这次选拔,我从头到尾,从初选,初试,到面试,体检,考察,再到最后的公示,录用,时间越长,压力越大。就在尘埃落定之际,理出思路,写出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感受,希望能对考友们有所启发和借鉴。内容未必正确,只是做个参考吧,请各位批评指正。其主要经验如下所示:
第一,功夫在日常。
这次初试,我一天没看书,真的。考试前正值县党委换届,我参加换届考核,还承担了较重的文秘工作,无心应考;再则自己也有了一份工作做,所以也没有特别破釜沉舟的勇气,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准备,鬼使神差去考了。
考试时感觉还行,都是平日自己去做的琐事,或者接触过工作内容,觉得针对性比较强。与此同时也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一点是阅历浅,对工作理解不深;另一点是文字功底磨练欠扎实,答题不够到位。结果出来也只能说是感觉尚可,74点几,侥幸入围,比我认识的其他几个有准备的同学,或者是日常很注重学习积累的朋友,还是有差距,所以益发觉得日常的学习积累很重要。
其中包括面试,题目与日常的工作结合也很紧密,无非就是你为什么要报考这个职位,你报考这个职位的优点与不足,你工作中的哪些事情你自己觉得特别满意,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觉得在这个领域有哪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你怎样看待与你工作有关的某一现象,你工作中的某一问题如何处理,你被录用后如何做好工作等等。这几道题,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让他们觉得你符合这个职位的要求,你的业务内容都相对熟悉,换句话说,那也是你考察你日常的笔头功力,考试前可以准备,但是没有实际的历练,就算你能说的完美无缺,也说不出那麽动听。因此,日常多做些工作也很不错,只要日常做得好,相信自己,一定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第二,做一个处处留心的人。
工作中的领导经常教我工作各方面的知识,那些对我的面试和职业能力测试很有帮助。实际上,遴选能够顺利通过,固然很令人高兴,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遴选,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也从我的“战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应当说,合格的应试人员,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各有各的长处,跟这样一群人一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入围的“战友”,来自各系统、各部门,当然系统内稍有不同,性格各异,经验也各不相同。同样的只有:相似的年龄,为共同的目标而来。
从他们那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很多时候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和别人一交流,一对比就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够。就不会自我感觉太良好了,会开始自省。曾经自以为制定的工作计划很完美,人家轻轻松松就给你提了十几、二十条改进建议,还没来得及改呢。因此,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将来想参加遴选的兄弟姐妹一个参考,随着遴选制度的不断完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除了日常努力做好工作,积累经验外,考前还需要多些用心准备,如果懈怠就等于把机会让给了其他更加用心的同志。这个时候我能侥幸获胜,有运气的成分,后面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需要运气,主要还是靠实力。因此,日常要做一个有心人,向周围的领导、同事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机会落到人的身上时,也是有机会的,但毕竟是少,还是要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谓有心,除了日常的学习日常,还有很多东西。例如考试时,要分析应考的职位,看职位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技能,考试的题目可能涉及哪些方面等等;考试时,要分析考官的心态,看他们想听什么,对这个职位有什么期望;考试时,要分析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出类拔萃的地方,如何扬长避短等等。再想想也无济于事,至少用脑子转得快些。
第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想依靠参加激烈的公考脱颖而出的,大多是没有背景,或者背景不够硬,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到处都有不公平的现象,你我的境况当然不会太好,一是你没有背景,二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这么无私地拉你,三是你资历浅,掌握的资源有限,既不能跑,也不能送,干得又多又累,只得到又少又赖。有时真恨领导痛痛快快地扁了他,然后把拖鞋扔到他脸上,说:老子不和你玩了!曾经是吗?事实上,心中想着怨气就行了,年轻人,别冲动。就是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要用一种伤痛的心态来看世界,天也将降大任于斯也,必先什麽,所以什麽什麽什麽什麽什麽…当是一种历练,你必须要有好的心态。
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背景,父母都是农民,要不是有点知识,还不如改变命运,所以注定我要靠自己奋斗。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很是艰辛,一个小小的进步,也许在有权力的家庭里,那并不算什么,一个电话,一顿饭可以解决,但是没有背景,却是异常艰难。但不错,也不是说人人都能做到,社会也还有公平正义在。并且,无论有背景还是没有背景,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秤,还是崇尚真、实、实,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实干。因此,如果没有背景,别想走捷径,做好吃苦的准备,实干立身吧。
根据参加此次中央遴选的体会,我觉得总体上还是比较公平的。一定会有一些人走上了人际关系和门路,但是你要相信,是人才,哪里都埋没了你,哪是一生倒霉的人才,一个机会也砸不中你,另外,如果你真的有能力,一个机会怎么可能抓住不了,你这个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太差了吧?因此,不要发牢骚,没人喜欢听别人发牢骚;不要惧怕不公正,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努力去改变,不可以改变的暂时先适应,光怕什麽用不上,影响心情,还耽误打盹,对吗?
为了这次考试,我的心态是:竭尽全力,争取最好的成绩,做最坏的打算。因此从头到尾,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和的兴奋,紧张,却又沉着,从容的心态,实践证明很有用。由于冷静从容,你可以用良好的心态来复习准备和考试,可以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和你竞争的考友,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考官。再者,真考进了又怎么样,依旧是在最底层,打杂跑腿,顶多前面加两个字,高级跑腿!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太在意,跟着自己的心走吧。世间最难把握的事是一个度,但正因为有了这个度,你才更加珍惜。
第四,注重细节。
实际上,这个条款并不只适用于考试,日常也同样适用。但是在这次测试中,尤其证实了这个观点,所以单列出来。
不管是初试还是面试,其实考试是考一门东西,考一门思想!考核者对问题的看法,考核者对工作的理解,考核者的组织协调能力,考核者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因此,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功。象这样的主观题考试,谁说得有点儿道理,谁能说上几点,但是至于能不能说上几点,那就要看你的功夫了。
面试过程中,有几段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个是穿着问题。由于面试时天气比较热,大家基本都穿了板正袖衬衫,一个人穿了西服打了领带,虽然我看起来很别扭,之前也不看好他,但是可能考官喜欢,他顺利进入面试,后来想这样正式的场合穿还不为过,何况我们习惯于严肃、正式。第二,写出活动计划的内容。本人顺利完成答卷,出来后和其他几位兄弟一起讨论,大家无非就是写出明确的活动时间、地点、参会人员、活动组织、加强领导等等等,有一位老兄在活动的具体组织上多加了几点,比如询问有关参会人员民族性别等,以便安排宴会;设立多字宣传板,以便外宾可以写出更多的信息等等。想得这么周全的同志不需要吗?这不是天理吗!哥哥也顺利入选。第三,面试的细节问题。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每个人问4个问题,共20分钟,与工作实际业务相关。曾经有个哥哥,系统外的,他对我们的工作不太熟悉,到12、3分钟时,就全部答完了,因为工作他不太了解,没说什么,主考官都替他着急,说还有7、8分钟,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按照面试时的常识,一般不能补充,因为之前给你考虑过了,再补充就显得回答问题前思虑不周了。这位哥哥回答: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我只是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我的感受。本人心境很平和,也很珍惜,感谢组织给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身为外来工,能来面试,感觉公平公正;虽然不是很熟悉这块领域内容,但自己很喜欢学习,对工作也很有兴趣,希望有机会多参与,卜拉卜拉一通。敲锣,扳回一分,进入决赛。事实上,很多时候,面试考的是综合素质,与你的业务不熟也没有关系,谁也不是生来就干的,他后面的这一段,比其他几个体系外的明显更出彩,体现了良好的心态,也让考官看到了他的乐观,机敏。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比别人更仔细地考虑问题。
想的比别人多一点,细一点,每个人的实力都差不了多少,很多时候,需要的就是多一点,关键时刻的那一点点就会显露你的不同。世界上的事情一定要做得细致,日常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考试的时候自然也会体现日常的功底。
上述就是这次遴选的主要体会。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了解不深,也没有好的经验可供大家借鉴,东拼西凑,东拉西扯,说了那么多。或许还有一些认识,但还不成熟,局限于文笔,无法很好的表达;如果有新的感悟,到时候再和大家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