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中组部岗位上岸之遴选备考心得体会

华图教育 2020-09-21 16:38

这次选拔,我从头到尾,从初选,初试,到面试,体检,考察,再到最后的公示,录用,时间越长,压力越大。就在尘埃落定之际,理出思路,写出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感受,希望能对考友们有所启发和借鉴。内容未必正确,只是做个参考吧,请各位批评指正。其主要经验如下所示:

第一,功夫在日常。

这次初试,我一天没看书,真的。考试前正值县党委换届,我参加换届考核,还承担了较重的文秘工作,无心应考;再则自己也有了一份工作做,所以也没有特别破釜沉舟的勇气,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准备,鬼使神差去考了。

考试时感觉还行,都是平日自己去做的琐事,或者接触过工作内容,觉得针对性比较强。与此同时也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一点是阅历浅,对工作理解不深;另一点是文字功底磨练欠扎实,答题不够到位。结果出来也只能说是感觉尚可,74点几,侥幸入围,比我认识的其他几个有准备的同学,或者是日常很注重学习积累的朋友,还是有差距,所以益发觉得日常的学习积累很重要。

其中包括面试,题目与日常的工作结合也很紧密,无非就是你为什么要报考这个职位,你报考这个职位的优点与不足,你工作中的哪些事情你自己觉得特别满意,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觉得在这个领域有哪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你怎样看待与你工作有关的某一现象,你工作中的某一问题如何处理,你被录用后如何做好工作等等。这几道题,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让他们觉得你符合这个职位的要求,你的业务内容都相对熟悉,换句话说,那也是你考察你日常的笔头功力,考试前可以准备,但是没有实际的历练,就算你能说的完美无缺,也说不出那麽动听。因此,日常多做些工作也很不错,只要日常做得好,相信自己,一定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第二,做一个处处留心的人。

工作中的领导经常教我工作各方面的知识,那些对我的面试和职业能力测试很有帮助。实际上,遴选能够顺利通过,固然很令人高兴,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遴选,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也从我的“战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应当说,合格的应试人员,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各有各的长处,跟这样一群人一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入围的“战友”,来自各系统、各部门,当然系统内稍有不同,性格各异,经验也各不相同。同样的只有:相似的年龄,为共同的目标而来。

从他们那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很多时候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和别人一交流,一对比就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够。就不会自我感觉太良好了,会开始自省。曾经自以为制定的工作计划很完美,人家轻轻松松就给你提了十几、二十条改进建议,还没来得及改呢。因此,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将来想参加遴选的兄弟姐妹一个参考,随着遴选制度的不断完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除了日常努力做好工作,积累经验外,考前还需要多些用心准备,如果懈怠就等于把机会让给了其他更加用心的同志。这个时候我能侥幸获胜,有运气的成分,后面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需要运气,主要还是靠实力。因此,日常要做一个有心人,向周围的领导、同事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机会落到人的身上时,也是有机会的,但毕竟是少,还是要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谓有心,除了日常的学习日常,还有很多东西。例如考试时,要分析应考的职位,看职位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技能,考试的题目可能涉及哪些方面等等;考试时,要分析考官的心态,看他们想听什么,对这个职位有什么期望;考试时,要分析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出类拔萃的地方,如何扬长避短等等。再想想也无济于事,至少用脑子转得快些。

第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想依靠参加激烈的公考脱颖而出的,大多是没有背景,或者背景不够硬,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到处都有不公平的现象,你我的境况当然不会太好,一是你没有背景,二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这么无私地拉你,三是你资历浅,掌握的资源有限,既不能跑,也不能送,干得又多又累,只得到又少又赖。有时真恨领导痛痛快快地扁了他,然后把拖鞋扔到他脸上,说:老子不和你玩了!曾经是吗?事实上,心中想着怨气就行了,年轻人,别冲动。就是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要用一种伤痛的心态来看世界,天也将降大任于斯也,必先什麽,所以什麽什麽什麽什麽什麽…当是一种历练,你必须要有好的心态。

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背景,父母都是农民,要不是有点知识,还不如改变命运,所以注定我要靠自己奋斗。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很是艰辛,一个小小的进步,也许在有权力的家庭里,那并不算什么,一个电话,一顿饭可以解决,但是没有背景,却是异常艰难。但不错,也不是说人人都能做到,社会也还有公平正义在。并且,无论有背景还是没有背景,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秤,还是崇尚真、实、实,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实干。因此,如果没有背景,别想走捷径,做好吃苦的准备,实干立身吧。

根据参加此次中央遴选的体会,我觉得总体上还是比较公平的。一定会有一些人走上了人际关系和门路,但是你要相信,是人才,哪里都埋没了你,哪是一生倒霉的人才,一个机会也砸不中你,另外,如果你真的有能力,一个机会怎么可能抓住不了,你这个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太差了吧?因此,不要发牢骚,没人喜欢听别人发牢骚;不要惧怕不公正,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努力去改变,不可以改变的暂时先适应,光怕什麽用不上,影响心情,还耽误打盹,对吗?

为了这次考试,我的心态是:竭尽全力,争取最好的成绩,做最坏的打算。因此从头到尾,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和的兴奋,紧张,却又沉着,从容的心态,实践证明很有用。由于冷静从容,你可以用良好的心态来复习准备和考试,可以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和你竞争的考友,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考官。再者,真考进了又怎么样,依旧是在最底层,打杂跑腿,顶多前面加两个字,高级跑腿!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太在意,跟着自己的心走吧。世间最难把握的事是一个度,但正因为有了这个度,你才更加珍惜。

第四,注重细节。

实际上,这个条款并不只适用于考试,日常也同样适用。但是在这次测试中,尤其证实了这个观点,所以单列出来。

不管是初试还是面试,其实考试是考一门东西,考一门思想!考核者对问题的看法,考核者对工作的理解,考核者的组织协调能力,考核者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因此,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功。象这样的主观题考试,谁说得有点儿道理,谁能说上几点,但是至于能不能说上几点,那就要看你的功夫了。

面试过程中,有几段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个是穿着问题。由于面试时天气比较热,大家基本都穿了板正袖衬衫,一个人穿了西服打了领带,虽然我看起来很别扭,之前也不看好他,但是可能考官喜欢,他顺利进入面试,后来想这样正式的场合穿还不为过,何况我们习惯于严肃、正式。第二,写出活动计划的内容。本人顺利完成答卷,出来后和其他几位兄弟一起讨论,大家无非就是写出明确的活动时间、地点、参会人员、活动组织、加强领导等等等,有一位老兄在活动的具体组织上多加了几点,比如询问有关参会人员民族性别等,以便安排宴会;设立多字宣传板,以便外宾可以写出更多的信息等等。想得这么周全的同志不需要吗?这不是天理吗!哥哥也顺利入选。第三,面试的细节问题。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每个人问4个问题,共20分钟,与工作实际业务相关。曾经有个哥哥,系统外的,他对我们的工作不太熟悉,到12、3分钟时,就全部答完了,因为工作他不太了解,没说什么,主考官都替他着急,说还有7、8分钟,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按照面试时的常识,一般不能补充,因为之前给你考虑过了,再补充就显得回答问题前思虑不周了。这位哥哥回答: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我只是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我的感受。本人心境很平和,也很珍惜,感谢组织给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身为外来工,能来面试,感觉公平公正;虽然不是很熟悉这块领域内容,但自己很喜欢学习,对工作也很有兴趣,希望有机会多参与,卜拉卜拉一通。敲锣,扳回一分,进入决赛。事实上,很多时候,面试考的是综合素质,与你的业务不熟也没有关系,谁也不是生来就干的,他后面的这一段,比其他几个体系外的明显更出彩,体现了良好的心态,也让考官看到了他的乐观,机敏。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比别人更仔细地考虑问题。

想的比别人多一点,细一点,每个人的实力都差不了多少,很多时候,需要的就是多一点,关键时刻的那一点点就会显露你的不同。世界上的事情一定要做得细致,日常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考试的时候自然也会体现日常的功底。

上述就是这次遴选的主要体会。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了解不深,也没有好的经验可供大家借鉴,东拼西凑,东拉西扯,说了那么多。或许还有一些认识,但还不成熟,局限于文笔,无法很好的表达;如果有新的感悟,到时候再和大家沟通交流。

更多推荐

日常工作和遴选应考中“站位不高”怎么办?

2020-09-21 16:54

参加遴选究竟要不要给领导请示?

2020-09-21 16:53

中央遴选笔试备考经验分享

2020-09-21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