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华图教育 2021-03-29 10:38

一、【背景材料】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是民族和谐的灵魂。我们应该认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全面推行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的普及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从而巩固了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语言文字认同,使其成为国家认同和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

二、【解读分析】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历史上成为绵延至今的灿烂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形成并保持“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大格局,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有了统一的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中,多元多样的语言文字是要素和动力,发展进步走向一体是主线和方向,二者辩证统一。由秦朝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到北宋的“楷书”正体;由汉代的扬雄《方言》所称的“通语”,到宋代的“广韵”、元代的“中原音韵”、明代的“洪武正韵”,到清代的“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再到近代的“天下通语”,有一个清晰的历史线索,那就是不仅要有一个全国通用的书面语,而且要有一个共同语,作为口头交际的工具,也就是要从多种语言中寻找“天下通语”,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语”。它是中华文明永续延续的总趋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从基本国情看,56个民族,73种语言,30个有文字的民族,现有文字55种,其中在用的26种。他深刻地指出:“语言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一环。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达成共识也很难。”只有书与文,语与音,才能心相通,情与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入新时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语言文字发展道路。借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多年来的推广和普及,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各族群众在全国各地的流动更加频繁,各民族地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更加密切,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精神文化生活融合更加深入。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交往,深化交流,扩大融合,已成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需要,也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石榴子”,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就实际效果而言,通过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信息渠道拓宽,致富本领增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推广和普及全国通用语言文字,为各族群众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外面的世界,发现广阔的天地,实现美好的愿望;架起一座桥梁,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插上一双翅膀,帮助他们掌握文化知识,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获得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攻坚计划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扶智第一,以语助人”已成为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

更多推荐

【遴选面试技巧】低分进面就一定是炮灰吗?

2024-03-27 15:48

近三年山东省直机关遴选考题分析VS部分地市遴选考题分析

2024-03-12 17:01

【遴选素材积累】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2023-12-18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