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华图教育 2021-02-04 10:21

一、【背景材料】

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两种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依法治国综合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解读分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与德都是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体系。法制重于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能稳定人们的预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重于自律,具有调节、劝导作用,能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法是文字化的道德,道德是内在法。法的实施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的实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法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良好的法治运作需要内容完备、执行有效的法律。“德”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优势和优良传统,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进行道德教育和实践。道德在某些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可以给予引导和惩罚。政府治理需要法与德的协同作用,法治与德治的双管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优势在于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就必须加强法治与道德的有机结合。

在道德保障方面发挥法治作用。法制承载着相应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一定社会的道德追求。立法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将某些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再通过法律实施体现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通过法律的强制功能保证道德底线。同时,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促进全社会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针对比较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等,使人们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从而形成有利于诚信的全社会氛围。

以道德为法治提供支持。只有发挥道德的功能,才能实现良法善治。伦理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为法律创制提供思想基础,为法律的正当性提供判断标准,为法律的实施提供道德支持。为此,道德教育应突出法治内涵,培养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对法律的认同与信仰,明辨是非、知荣辱,通过道德伦理培育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依法治国的文化氛围。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