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提出,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建议》指出,中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但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保持良好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在研究复杂国际形势变化与发展目标关系的基础上,积极营造良好的未来外部环境,切实推进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建设。
二、【解读分析】
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调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这是近10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71.4%,美国是目前第一大经济体中第二大经济体的最大份额。1995年我们制定九五计划时,日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71.3%,而2020年日本只占美国的20%。根据各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90%。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2020年11月G20领导人峰会前夕,美国媒体报道了惊人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2.5万美元。
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很好,但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前长期发挥主导作用的发达国家,成为反对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倡导者,西方长期坚持的主流价值观面临重塑。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接近美国,美国已经开始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甚至“敌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这也是中国“十四五”期间乃至2035年前外部环境的显著特征。
立足当前现实,判断未来发展,2035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解释该计划的“建议”时指出,到“十四五”末,将达到目前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将翻一番。届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200万亿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这个目标与改革开放之初设定的衡量指标是一致的,说明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宏伟目标的法宝是推动国内流通新的发展模式,促进国内和国际流通的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两个大局”的意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1987年的“三步走”战略主要是以参与国际流通为基础,而“九五”计划的制定和2010年的长期目标纲要主要是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依托。当前,国际环境面临日益复杂和深刻的变化,我们适时提出新的发展模式。与过去不同,今天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影响过去一个世纪前所未有的变化的重要力量,塑造世界的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