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华图教育 2021-01-04 14:20

一、【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扶贫开发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独创性和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的反贫困斗争”。中国共产党奉行的价值观、领导方式和科学方法为战胜贫困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解读分析】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精准扶贫和扶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的基本要求,是针对不同问题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精准是脱贫的关键。战胜贫困,不可能搞“漫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实施精确的扶贫战略,找到“贫穷的根源”,开出正确的药,并针对治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对扶贫目标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准配置,对扶贫目标实行精准支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于扶贫目标和扶贫领域。”中国实施的“六个精确”包括准确的支持目标、准确的项目安排、准确的资金使用、准确的到户措施、准确的村到户、准确的扶贫成果,以及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发展和生产扶贫。

把握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坚持外援和内刺激相结合。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就要加大扶持力度,发挥群众作为主体的作用,这是由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共同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利用好外部力量,激发内部力量,是必须把握好的重要关系。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外援很重要,但是如果他们不努力,什么都不做,即使外援很大,也很难发挥有效作用。只有利用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中国在坚持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注重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作用,坚持扶贫与扶持贫困人口的愿望和人才相结合,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信心,而且树立了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志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了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热情和决心。而且,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可以加快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从而连根拔起“穷根”,堵塞“返贫之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要求现实,努力工作,不摆架子,不做无用功,才能打赢反贫困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一定要务实,扶贫过程一定要扎实,扶贫要真正扶贫,扶贫的结果一定要真实,这样扶贫的结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才能不搞拳绣腿。”打赢反贫困的硬仗,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两忧”和“三包”,符合中国的实际发展阶段,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提高标准。扶贫工作根本不应该是假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最忌讳的。我们党坚持把从严治党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实行经常性的检查检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价,坚决消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杜绝弄虚作假、急躁厌战,确保扶贫实效。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信念

2024-03-21 15:02

近三年山东省直机关遴选考题分析VS部分地市遴选考题分析

2024-03-12 17:01

【遴选素材积累】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2023-12-18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