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并强调要做到几个“统一”,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一要求不仅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为办好思想政治课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解读分析】
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理论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重视理论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课只有高度、广泛、热情,才能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高度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是对实践高度抽象的总结。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应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当代价值,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在新时期培养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信心、理论信心、制度信心和文化信心。
有广度意味着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拓宽知识面,需要在引文中丰富跨学科知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拓宽国际视野,需要厘清国内外复杂的社会思潮环境,在中外比较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拓宽历史视野,要考虑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和中国文明史,在纵向比较中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有热情就要把政治热点融入教学,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将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一方面,要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学生,通过生动现实的案例和材料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真谛,启发理性思考;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国内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解渴”。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把思想政治课和社会课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实践教学深入、真实、深入。把握时代脉搏,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一方面,实践教学要进行深入研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当前形势下的世界形势、国情和党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四个自信”。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青年学生在个人参与中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为社会做出贡献,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贴近生活,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理论才能闪耀于现实。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变长篇大论为小篇,选择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思想的困惑点,赋予深刻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生动的实践内涵。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因材施教,增强针对性,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理论课的有效性。结合青少年特点,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要结合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他们爱听、爱听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面对新时代思维更加活跃的年轻人,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困惑什么,学到了什么,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和参与热情。要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望,引导学生以专业学习服务社会。
起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继续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果不断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实践支撑。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意识、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使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齐头并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青年富强国家就富强,青年强大国家就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接力斗争中成为现实。”。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清楚透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人生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还要坚持实用性,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感受时代的温度,体会家和国家的情怀,做新时代的勇敢战士和奋斗者。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下青春的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斗争中谱写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