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伦理道德色彩浓厚的国家,反映在治国理政领域,尤其推崇道德之治,认为官德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元素,是构建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儒家强调“政治就是道德之治”,墨家主张“尚贤”“兼爱”,实际上都认可道德之治的重要意义。可以说,“选贤任能,为政以德”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政治文明中的深沉底色。
为政以德,“厚乎德行”是贤者的边界。墨子认为:“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也就是说,做到有力者助人、有财者分人、有道者教人,治国理政之人才能够达到“贤”的初步要求。显然,墨子将贤者的“德”扩展到社会层面,把社会公德作为评判贤能官员的首要依据,从而明确界定了贤能官员的道德边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经常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实都是这个道理。
为政以德,“辩乎言谈”是贤者的境界。这里的“辩”与“言”不是以口舌的劳累来显示自己漂亮的口才,而是要善于为自己所坚守的道义做出解释和宣传。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为官,殚思竭虑,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心系天下苍生;为师,因材施教,传授他人心学要义,将“致良知”的理念传播开来。他对道义的坚持、对理想的追求,为我们诠释了一代伟大哲人官员的崇高境界,足以为后世师。当代官员更应该具备“辩乎言谈”的贤士之德,以“言”传道、以“辩”论圣人之言,如此才能劝勉他人,居上位能体恤百姓,处下位能发光发热。最近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节目《平“语”近人》,详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可以说,平“语”彰显了他的执政为民的拳拳之心、和为政以德的赤子之心。
为政以德,“博乎道术”是贤者的眼界。“博乎道术”实质上是对贤者自身道德的界定,即要求贤者具备广博的学识,能够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来辅佐君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博闻强识的宽广眼界为天下知,周游列国,希望将一生所学,付诸实践,辅佐君王。虽然没有实现毕生梦想,但他求知若渴、坚持理想,值得我们效法学习。不畏强敌,勇担责任,于谦以博大胸怀,把大明王朝的兴亡抗在肩头,在土木堡之变后的危机关头,厉兵秣马,力克瓦剌铁骑,拯救万民于水火。于谦虽然被冤杀,可是他的铮铮铁骨、博大胸怀将一直为中华民族所铭记。毋容置疑,贤能官员要具备善良淳厚之心,学习治国辅政的知识与谋略,以德驭才,使自身才具能匹配国家发展的要求。
值此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尚需我们勠力同心。处于“关键少数”位置的管理者更应该以德修身,常怀慎独之心;以德服众,常思为民之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干出工作实绩,从而无愧于民众期许,无愧于时代使命。
扫码联系华图遴选老师,获取各省遴选考试备考资料,考情分析,笔试面试题!
相关产品推荐:2024年遴选公务员笔试龙腾尊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