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素材积累】守住“规则”这根文明底线

华图教育 2024-02-07 10:42

“不讲规矩”令很多导游对中国游客头疼不已。说好的集合、出发时间,有人就是不守时,让一车人望眼欲穿;不遵守公共秩序、乱插队、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令旁人侧目;明明强调不要带水果入境,有人就是要“试试运气”,被拦下之后耽误了整个团队的时间……中国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客源国,规则意识的欠缺,却让这一庞大群体的海外形象蒙尘。(大量例子罗列开头,引出现存问题——规则意识差)

岂止游客,我们身边类似的漠视规则行为,也在屡屡上演,甚至更为夸张。从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到地铁里的不文明,从随地吐痰到景区涂鸦,从“萝卜招聘”到山寨成风,背后无不是规则意识的淡薄。“不讲规矩的中国人”不过是在异国的背景板下,对这一行为的高亮度呈现。(对比呈现另一组“规则意识差”的例子,如果是申论作文,由于字数有限,本段就不写了。)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重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礼仪之邦,规则意识本是一个勿复多言的传统美德,何以成了让人蒙羞的“差等生”,需要从何补起?

不论在巴黎机场还是北京街头,那些让人脸红的公德缺失者中,或许不乏我们的熟人,而他们在私人生活圈中,很可能是一个彬彬有礼、颇有教养的人。为什么到了陌生的公共场合,他们就变成了文明的化外之人了呢?公共意识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依然是例子开头,本段重点分析原因。)

一些人对自己人、小圈子非常讲规矩、够意思,对陌生人则视若无物,甚至一言不合就挥舞拳头。这种随亲疏远近而递减的规则观,正是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德”的表现。在陌生的环境,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对待陌生人像朋友那样,但起码要做到基本的尊重,这就是规则的意义,也是文明的底线。

在看得见的公共场合,无视规则是对旁人的冒犯,在目光不及的领域,则有可能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别人看病要排队拿号,我找关系试图加塞;应聘本是公平竞争,我非要上蹿下跳找熟人。(精短例子对比,学习这种举例方式。本段从分析原因,过度到影响危害)得逞之后,这些“关系学”的拥趸往往还自鸣得意,甚至拿出来“显摆”:这才是“能力”和“本事”。殊不知,关系压倒规则、只讲结果的庸俗“成功学”,恰恰是对社会秩序、社会文明的冲击,因为现代社会正是靠规则来治理的。

无视规则、爱走捷径或许提升了个人效率,却会让社会的齿轮处处卡壳。(具体分析规则意识差的危害。且后续论证分论点的过程中,又用大量例子对比。在我们作文中,可以各种论证方式结合使用,单纯的一种论证方式,也尽量变着花样,避免审阅文章出现视觉疲劳)

规则之上的秩序才是最大的公共品。在马路上,你想开得更快些,我也想开得更快些,不讲通行规则,结果只能是堵成一团;你的孩子想就业,我的孩子也想就业,不靠能力靠关系,只能造成人才选拔机制的瘫痪,损害整个社会的信心。规则固然不能让每个人都走得最快,也未必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但起码能保证规则之上的公平,维护公共空间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秩序。

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爬坡的关键路段,能否超越对现代文明的“私利化”追逐和“物质化”诠释,决定了我们民族“现代意识”的品质。在这个时代,既然没有人可以遗世独立,社会性生活是个体公民所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那就必须唤起人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的体认,推动更多人在公共领域恪守规则的底线。(从分析到对策,一个全角度的文章。从事物发展的顺序,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全面分析论证)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规则是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和相处之道。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一个社会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进而涵养公共意识,是融入现代文明的第一步。越出规则底线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对陌生人的伤害,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受到伤害的“陌生人”。

早在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就曾指出,在中国,“一涉公字,其事立败”,如“公林无不斩伐,公路无不芜梗,公田无不侵占,公园无不毁坏”。有个人私念、无公共意识,这种“有私无公”的性格特征,在当今中国人身上仍有体现。

今天的中国,物质的丰裕已直追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生活曙光”也已经光芒万丈,但公民的“现代性”依然踯躅在艰难的转型路上。我们固然可以自我宽慰: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久,在陌生人社会中学会相处,还需要慢慢摸索,但对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而言,摒弃百年积弊,以公共之精神,涵养公共之文明、培育现代之公民,已经时不我待。(依然是结尾点题升华。不过一般申论作文字数有限,结尾可以稍加精简,比如这句话,可以不写。直接写涵养公共文明迫在眉睫即可。)就此而言,激发对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遵守通行的基本行为规则,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开端,也是迈向文明社会的起点。

《来源:人民日报》

扫码联系华图遴选老师,获取各地遴选考试备考资料,考情分析,笔试面试题!

相关产品推荐:2024年遴选公务员笔试龙腾尊享班

更多推荐

【遴选金句】密切联系群众

2024-02-18 10:04

公务员遴选“发言提纲”怎么写?

2024-02-06 14:55

如何看待“座位焦虑”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2022-08-11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