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六种思维做好印文校对_遴选备考经验

华图教育 2023-08-04 09:59

印文校对是一项精细复杂的脑力劳动,不仅是与原稿的机械对照过程,还是推理、鉴别和判断的思维过程。做好印文校对工作,除了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之外,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必不可少。下面华图教育就带大家看一看六种思维做好印文校对。

一、遵循思维

一般来说,校对方法主要包括点校、折校、读校。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紧紧地跟随原稿走。忠实原稿、遵循原稿、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这是印文校对工作必须恪守的第一原则,也是校对工作中最根本的思维方式。

校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原稿完整、准确、美观地排成符合排版及印制规范的文件清样,这必然要求校对人员严格以底稿为依据。在校对过程中发现问题,“遵循思维”要求我们对清样的漏排、误排按原稿进行补正。在非编校合一的情况下,校对清样进而发现原稿内容有诸如语法、概念等可疑之处,则应作为问题提交编辑者处理。当然,强调“遵循”并不否定“校是非”。“遵循”是基础,在此基础上作好“校是非”,会使文件质量更趋完美。

二、善疑思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样,在校对工作中,“校贵知疑”是我们做好校对工作的不二法宝。校对活动以猎错为目标,必然从质疑开始,至排疑告终。质疑是校对工作的起点,无疑就无从发现错误。因此,不但要多疑,更要“善疑”。特别对于“校是非”来说,原稿中的“非”犹如埋在地下的“雷”,具有似是而非、深藏不露、不易察觉的特点。“善疑”好似“探雷针”,确保我们能捕捉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差错。

做到“善疑”,应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提高语言文字功底,扩大知识积累。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讲,“校书者非如观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校对人员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高超的学识水平,是做到“善疑”的前提。“校是非”是高智能的工作,发现文字错误依赖校对人员的语言文字功底,发现其他差错依靠校对人员学识和经验的积累。二是抓住出错规律,培养寻错猎错的职业敏感。洞悉“致误之由”,掌握出错规律,是作到“善疑”的根基。比如,掌握计算机在录入、排版中常见的出错规律,会大大提高猎错的速度和准确率。

三、微观思维

校对作为一门学问,似易而实难。有些差错很明显,容易被发现,但也有一些差错较隐蔽,不细心辨识就会溜过去。校对寻错犹如大海捞针,重点在于细节,即发现局部细节的错漏,这种“微观思维”表现出了“细辨详察”的特征。

四、宏观思维

做好校对工作,要重视从小处、细节着眼,但仅仅局限于此并不够,还需要从大局着眼、从整体把握,树立校对工作的“宏观思维”。“宏观思维”主要是针对校对中那些需要宏观整体分析才能找到的潜藏“特务”。

校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一校、二校后通常有一个“统稿”环节。由于在一校、二校过程中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文字等具体细节,所以最后有一个通观全局、前后顾及、上下观察、左右照应、整体把握的“统稿”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统稿主要包括:整篇文章版面及字体字号是否一致(特别是一些分头校对的文件更要注意);文件的页码是否统一及正确;各级标题字体、字号、序号、位置是否正确及有无背题;图表的序号和内容与正文是否衔接对应;目录上的标题和页码是否与正文的标题和页码对应;重要文件是否有人名、地名转行情形。

五、联系思维

有联系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知是非。通过联系比较,前后印证,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漏。“联系思维”是纠正差错、提高校对工作质量的有力武器,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校对后文联想前文;校对图表联想正文;校对观点提法联想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校对文字联想与其形似、音同或义近的字词。

比如,在校对过程中,对短期校过的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信息更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会比较容易发现不一致甚至是矛盾之处。又如,有些文件的句子中往往只有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通过“联系思维”就知道需要补上后引号、后括号、后书名号。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在结构上有形似,在语音上有音似,在字义上有义似,容易混淆,“联系思维”是发现文字差错的有效手段。如,看到“毫县”就应该联想到应为“亳县”的误写;看到“汨”字就要联想是否应该为“汩”;看到“入口”就要下意识地想到是否为“人口”,等等。

六、版式思维

“版式思维”是指依据美观、经济原则编排好整个版面。所谓美观,就是版式设计要遵循美学法则,尽可能使版面体现和谐美、均衡美,力求赏心悦目、锦上添花。所谓经济,就是在美观的前提下,要适当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页数,以降低成本并方便后道工序。

比如,作为文稿版式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排法很有学问。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居公文之首,为整篇之要、文章之目,其庄重规范、赏心悦目与否,对于整篇文稿的印刷效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追求标题形式美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行不破词,即排多行标题时不能随意割裂词语;二是不可将“的”等助词放在分行标题行首;三是3行以上标题一般可以设计为菱形、正宝塔或倒宝塔形,但不能排成哑铃形。此外,文章中的小标题需要注意层级符号。一般来说,各级标题层次符号分别为:“一、”“(一)”“1.”“(1)”,当用到“1.”“2.”“3.”这一层级标题时要特别注意,在序号后面必须是下圆点,而不是顿号。而当用“(一)”“(二)”“(三)”这一层级标题时,括号后面不应再有标点。

以上几种校对思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只有融会贯通地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方法,才能确保校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更多遴选备考经验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遴选!

更多推荐

文章写作开头的不同呈现方式_遴选备考经验

2023-11-18 11:11

遴选素材积累之“大局意识”金句汇总_遴选备考经验

2023-06-12 16:12

报告的含义和特点_遴选备考经验

2023-01-03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