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做好印文校对的正确思维方法_遴选备考经验

华图教育 2023-04-04 16:41

印文校对是一项精细复杂的脑力劳动,不仅是与原稿的机械对照过程,还是推理、鉴别和判断的思维过程。做好印文校对工作,除了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之外,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必不可少。下面华图教育就带大家看一看做好印文校对的正确思维方法。

一、遵循思维

一般来说,校对方法主要包括点校、折校、读校。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紧紧地跟随原稿走。忠实原稿、遵循原稿、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这是印文校对工作必须恪守的第一原则,也是校对工作中最根本的思维方式。

校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原稿完整、准确、美观地排成符合排版及印制规范的文件清样,这必然要求校对人员严格以底稿为依据。在校对过程中发现问题,“遵循思维”要求我们对清样的漏排、误排按原稿进行补正。在非编校合一的情况下,校对清样进而发现原稿内容有诸如语法、概念等可疑之处,则应作为问题提交编辑者处理。当然,强调“遵循”并不否定“校是非”。“遵循”是基础,在此基础上作好“校是非”,会使文件质量更趋完美。

二、善疑思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样,在校对工作中,“校贵知疑”是我们做好校对工作的不二法宝。校对活动以猎错为目标,必然从质疑开始,至排疑告终。质疑是校对工作的起点,无疑就无从发现错误。因此,不但要多疑,更要“善疑”。特别对于“校是非”来说,原稿中的“非”犹如埋在地下的“雷”,具有似是而非、深藏不露、不易察觉的特点。“善疑”好似“探雷针”,确保我们能捕捉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差错。

做到“善疑”,应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提高语言文字功底,扩大知识积累。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讲,“校书者非如观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校对人员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高超的学识水平,是做到“善疑”的前提。“校是非”是高智能的工作,发现文字错误依赖校对人员的语言文字功底,发现其他差错依靠校对人员学识和经验的积累。二是抓住出错规律,培养寻错猎错的职业敏感。洞悉“致误之由”,掌握出错规律,是作到“善疑”的根基。比如,掌握计算机在录入、排版中常见的出错规律,会大大提高猎错的速度和准确率。

三、微观思维

校对作为一门学问,似易而实难。有些差错很明显,容易被发现,但也有一些差错较隐蔽,不细心辨识就会溜过去。校对寻错犹如大海捞针,重点在于细节,即发现局部细节的错漏,这种“微观思维”表现出了“细辨详察”的特征。

四、宏观思维

做好校对工作,要重视从小处、细节着眼,但仅仅局限于此并不够,还需要从大局着眼、从整体把握,树立校对工作的“宏观思维”。“宏观思维”主要是针对校对中那些需要宏观整体分析才能找到的潜藏“特务”。

校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一校、二校后通常有一个“统稿”环节。由于在一校、二校过程中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文字等具体细节,所以最后有一个通观全局、前后顾及、上下观察、左右照应、整体把握的“统稿”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统稿主要包括:整篇文章版面及字体字号是否一致(特别是一些分头校对的文件更要注意);文件的页码是否统一及正确;各级标题字体、字号、序号、位置是否正确及有无背题;图表的序号和内容与正文是否衔接对应;目录上的标题和页码是否与正文的标题和页码对应;重要文件是否有人名、地名转行情形。

更多遴选备考经验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遴选!

更多推荐

中央遴选考上后,配偶能够随调吗?

2023-11-14 16:17

“督察”与“督查”的差别_遴选备考经验

2023-03-25 00:42

文章写作中超实用的名人名言_遴选备考经验

2022-08-14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