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古语曾言“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谋划是做事成功的关键。而今脱贫攻坚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正缓缓着棋。若想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周密、清晰的筹谋,必不可少,应于产业、文化、组织方面进行细致筹划。
乡村振兴的筹划需以产业振兴为根本着力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不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都无从谈起。H村之所以实现绿色发展,正是由于其巧借地域优势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治理人居环境、推广清洁能源、全村统一规划栽种特色产品等一步步举措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壮大,从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进而推动乡村繁荣发展,最终使得 H 村由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成为了“美丽乡村精品村”。但H村仍是少数个例,大部分乡村仍面临产业定位不清晰、一二三产融合度还较低等问题。因此,乡村得以不断发展仍需“后富学先富”,因地制宜摸索适宜产业,通过科学筹谋以此带动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的筹划需以文化振兴为战略发力点。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得硬。物质基础的夯实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若乡村文化未能得到发展,仍是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但可以看到,由于历史、地缘原因,乡村较为偏僻、落败,也具有较多陋习。比如,宴席大操大办成风;赌博成为休闲必备娱乐;封建迷信盛行。此不仅多增村民无谓支出,更是让乡村笼罩起懒散、攀比、愚昧的混沌浓雾,不便对村民进行教化,最终会使得乡村崩于“乱”,最终进而游离于乡村振兴工程之外。遂须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统筹兼顾,于培育文明乡风处进行详密谋划,以此凝聚向上向善文明风气,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大振兴。
乡村振兴的筹划需以组织振兴为重要突破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个体当头也降低了农民公共参与度。若乡村在基层治理中依赖政府,则会使得民众产生“等靠要”的惰性;且若只是政府治理,则难以符合众意,难以深入了解农民关切问题进而未能使群众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而J村实施“村民说事”则给乡村治理打了个样本,以人为本,提前筹划安排,通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汇聚民众智慧,最终化“乱治”为“共治”,使得乡村环境获得卓有成效的变化。综上所论皆证明了组织振兴对于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需对其细致筹划以发挥其作用。
古语又云“不谋一时者,不足谋一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须得从长计议、全局筹谋。要从产业、文化、人才端持续发力,才能让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多,方能真正下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