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实现财政在创新强国建设中的更大作为_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3-03-17 22:21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核心在于建设创新强国。从近几年的预算报告中可以看出,财政通过建机制、强力度、优结构,有力地支持了创新强国建设。

一是以制度建设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促进财政科教文支出提质增效。

二是保持较强的支持力度。预算报告显示,2022年财政科教文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20%。事实上,2012至2021年连续十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都不低于4%。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3.5%,支持组建国家实验室,全力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防科技创新等资金需求;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突破万亿元,有力推动了科教文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保障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点任务,不断优化财政科教文支出结构,补齐科教文事业发展短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报告显示,我国创新指数排名由2011年的第29名提升到2022年的第11名,表明我国创新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和回稳态势,但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财政收入增长力度不足,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与此同时,社会领域支出存在经济性不强、产出难以准确衡量、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财政运行紧平衡态势短时间难以有效逆转的情况下,财政支持创新强国建设应转换思维,强化治理理念,从全局性、整体性上考虑财政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不断提升财政资金投入效能,为创新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大社会领域改革力度,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发展目标,转变支出增长挂钩理念。社会领域补短板应以深化改革为前提,通过支出增长挂钩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会影响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财政资源要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是根据公共风险等级,确定财政资源的优先配置次序。建立公共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定期对经济社会领域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先次序,确保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和公共风险最小化,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是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提升科技创新效能。财政支出需要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政府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力构建有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创新生态环境,释放创新主体活力。通过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积极搭建科研合作对接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高效化。在把握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上,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健全科技创新评价机制。

更多推荐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2019-2023中央遴选招录情况

2023-10-04 19:27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