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量体裁衣”用人才_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3-02-18 02:05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讲述了一个“量体裁衣”的故事。北京城有个浙江宁波来的裁缝,手艺高超,他给人裁衣量尺寸时,不但考虑穿衣人的身材,而且对其年龄、相貌、性情,甚至何时中举等事,也都详细观察和询问。别人很疑惑,他解释道:“如是少年中举,难免傲气一些,走路多是挺胸鼓肚,因此衣服要前长后短;如是老年中举,大多意气消沉,弯腰曲背,因此衣服要前短后长。胖子的衣服,腰部要肥点,瘦人的衣服应窄点。性情急的人衣服宜短,性情慢些的人衣服宜长……”裁缝的厉害之处在于,不简单凭身材定尺寸,而是综合考虑穿衣人各方面特点量身定制,使得裁剪出的衣服更合身、更适用。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履园丛话》中裁缝的“短长之理”,对于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才效能最大化,具有启示意义。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的长与短是辩证的,一个人有长处也自会有短处。“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寓言《西邻五子》中,西邻公根据五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工作,朴实者务农,机敏者经商,眼盲的卜卦,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正是因为西邻公有这样的“满眼人才观”,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因人配岗,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后来,有人写诗赞曰:“自古完人何处寻?用才尽可效西邻。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

相反,如果在使用人才时不能对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能力水平、特长弱项,做到了如指掌,只知其长不知其短、只看其表不识其里,就不可能在用人时提出最优方案,有时甚至会因用人不当而贻害无穷。诸葛亮错用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失了街亭;赵王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致使长平之战大败。这些都是因为不知人之长、不识人之短的缘故。用什么人,要从事业发展、工作需要出发,首先看岗位需要,然后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优势,精准匹配、科学挑选,让“属虎的上山,属龙的下海”。只有坚持以事择人,根据人的短长“量体裁用”,才能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人才培养使用是一门科学,有其基本规律。只要把握好人才使用的黄金期,就会更好发挥人才的价值。“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一个人没有经过必要的实践磨砺和时间沉淀,“揠苗助长”,过早提拔到重要岗位,可能导致“早熟的果子”长不大、味道涩。“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使用也慢不得、等不起。对那些年富力强、具备一定经验积累的人才,抓紧用起来,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智慧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如果将人才备而不用、束之高阁,就难免会出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悲叹,造成这种人才浪费实质上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不负责任。

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还需在人才的评价使用上,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要因事而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大力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广撒“英雄帖”,力聚“天下才”,谁有本事谁揭榜,谁能干事就让谁干。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人才辈出局面,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更多推荐

近三年山东省直机关遴选考题分析VS部分地市遴选考题分析

2024-03-12 17:01

【体制杂谈】体制内这十个部门千万不要去!

2024-01-02 15:12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021-01-2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