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怎样写结尾让文章余音绕梁_遴选备考经验

华图教育 2023-02-17 19:06

写文章跟做事情一样,要善始善终,好的开头搭配精彩的结尾,才能够到“首尾呼应”,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从而取得好的成绩。下面华图教育就带大家看一看怎样写结尾让文章余音绕梁。

1、结尾要起到总结文章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文章的结尾,就首先需要明确结尾的作用:收束全文。“收束”,基础的意思便是“总结”。一篇文章的结尾,必须能够总结全文,让人们在接近阅读尾声时,对于文章内容再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回顾,这样既能够解决结尾与前文的衔接难问题,又可以做到结尾与开头的呼应,使阅卷人清楚地感知到这篇文章的逻辑严密。

某题要求以“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为题,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议论文。

考生都会在文章中论述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但是到了结尾部分,很多人草草收尾,直接论及将会到来的“中国社会和谐”、“中华民族复兴”,缺少了总结,使得文章结尾出现得虚无缥缈、令人费解。因而,只有在总结前文“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是民族成长的根苗,传统文化记录着我们的过去,承载着我们的现在,如果不能茁壮成长,中华民族将不会拥有独领风骚的未来。”才能够更为合理地构建美好未来,如“华夏儿女应履行自己的守望之责,不负祖先期许,助力子孙承载”。

2、结尾要能够让读者产生联想

上文中说结尾需要“收束全文”,这里所说的“收束”不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总结全文”,因为议论文在表明论点时提出了论题,简单的总结只能够对于论题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说明、分析,并不能够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不能够让读者清楚地感知到解决问题后的光明前景。因而,需要在结尾的地方做到启发思考。

更多遴选备考经验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遴选!

更多推荐

如何将热点应用到文章写作中_遴选备考经验

2023-11-28 15:56

应用文写作的格式规范_遴选备考经验

2023-02-05 16:06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之数字用法不规范_遴选备考经验

2022-11-19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