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面试人际类问题的作答误区_遴选备考经验

华图教育 2023-01-19 20:01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为了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处理工作中单位内外部人际矛盾的能力,遴选面试考官一般都会把命题焦点集中于人际关系类问题上,所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问题就成为了遴选面试中出现概率较高的题目之一。在倡导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今天,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无疑会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前提。首先,公职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开放性,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否适宜,决定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及手段是否具有相应的水平;其次,政府部门的工作,系统复杂,部门与上下级之间的衔接看似只有隶属关系那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械的判断往往会使工作效应大打折扣,灵活的为人处事,也印证了中国“有人就有江湖”这句戏谑的比方。在处理人际关系题中,很多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总是无法做周全。下面华图教育就带大家看一看面试人际类问题的作答误区。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人际关系的处理说简单,也简单,因为这类题目不是硬考量思维层次是否丰富,言之成理即可;但是说难,确实也不容易答好,因为它确实往往都会把考生至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两难的选择,让人如食鸡肋般,进之则险,退之则庸。而且对于很多考生来说,社会经验几乎是零,即使有过短暂的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的处理手段也不够成熟。

其实,考生们之所以觉得这类题目不好答,是有两个误区在作祟,只要我们跳出这两个惯性的思维短板,思维就能海阔天空了。

第一个误区就是大家总是习惯于去追求完美。

人际关系的处理之所以复杂且纠结,问题就在于各种利益交织在其中,难以平衡。很多考生在回答人际类问题时不愿意正视问题,而是回避矛盾,顾左右而言其他,还有些考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在迟疑中不仅让自己理不清思绪,也让考官心生“差评”。因此,面对人际矛盾类问题,考生首先要保持镇定与自信,万不可纠结于关系的平衡而迟迟理不清思绪,而是应该大胆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尽可能地处理题中设置的矛盾;其次,不可使用“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回答模式。因为公务性是公务员人际关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即公务员人际关系的确立立足于公务、服务于公务,公务员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公务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切忌用老油条的口吻。

第二个误区就在于很多考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人际关系出现僵局时,处理的主要方法就是要通过深入沟通来解决。但是“沟通”这个词汇在绝大多数考生心目中实际上就是一个符号意义,没有实质性的用途。给大家举个小例子。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之前,孙权对于联刘抗曹还是投降偏安,实际上是举棋不定的。这个时候,大臣们分成了两派,“鸽派”认为应当主和,投降曹操,因为东吴的实力不足,曹操有八十万水军,与曹操相抗,无异于以卵击石;“鹰派”主战,认为曹操远来江南,必定水土不服,人多但无益,且战不义必失民心,所谓失道寡助,可以一战。这两者看似说的都有道理,所以孙权难于抉择,毕竟双方的理由都有理但不足以说服对方。最后孙权选择了联刘抗曹,也就成就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赤壁之战扬名千古,成为著名的战争案例。孙权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就是鲁肃简单地一番沟通:主公,我等投降,尚不失荣宠,尚可封官予爵,一生得保平安;但是主公您要是投降了,您想过未来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吗?言下之意,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孙权作为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岂能见容与曹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投降哪里能保平安啊!孙权实际上是别无选择的。鲁肃这番沟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时时刻刻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的,为对方的利益着想,这是对方听劝的最大缘由。

故而,换位思考绝不是一句空谈,还是要看我们的实际运用。打个比方说:有个家长随地吐痰,你是教育他遵守文明功德更有效?还是告诉他这样会教坏小孩子更直接呢?答案不言而喻。

对于遴选面试而言,为了更好地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与不同的主体相处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对于上级,要尊重、服从领导的安排但不盲从,懂得保密,不议论上级;对待同事,要有礼有节,保持谦虚,遇到矛盾,先找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化解矛盾,要有容人之量,取长补短。总之,保持宽容、平等的态度,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白人情练达即文章。更多遴选备考经验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遴选!

更多推荐

浅析“督察”和“督查”的不同_遴选备考经验

2023-09-18 10:17

法定公文写作十大技巧(一)_遴选备考经验

2023-07-24 09:39

公文写作知识之“函”的特点_遴选备考经验

2023-02-01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