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彰显了我们党对改善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握工作重点,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当前,民生建设的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一方面,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有一个过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脱离当前我国国情提出过高目标。要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抓起,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要创新方法。民生问题牵涉千家万户、亿万群众,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决不能只用一个思路、一种方法去解决,而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寻找“过河的桥与船”,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打通解决问题的“最后一米”。要改进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造盆景”“装门面”的虚功。要落实责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岗、分解到人、具体到事,确保每项工作有计划安排、有责任分工、有时限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我们深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迎难而上的担当、常抓不懈的执着,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邵景均《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8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