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图遴选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深植根人民群众,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积极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把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二、华图遴选考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对此,你怎么看?
三、华图遴选参考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理论的人民性,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深植根人民群众,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积极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把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访农家、进企业,察民情、问良策。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0年9月,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乡村教师、农民工、快递小哥等基层代表亲切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强调“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深深植根亿万人民的生动实践,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及时概括提炼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党的理论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理论是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能否造福人民是对理论真理力量、实践力量的最好检验。理论只有真正造福人民,才能始终富有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造福人民的理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造福人民作为理论创新的价值旨归,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