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最坚实的根基,是党执政最大的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增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涵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情怀。从“情”的维度来看,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执政本色。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涵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是确保我们党性质和宗旨永不褪色的根本保证,也是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是无数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牺牲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价值追求,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内在动力。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共产党员只有不断涵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才能够做到奋斗目标奔人民而去,手中权力为人民所用,根本利益为人民所谋,心中位置数人民最高,工作好坏由人民判定,才能始终涵养深厚的爱民情怀,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成为人民心中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理念。从“理”的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观点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科学执政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形成的根本依据;列宁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的执政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形成的重要参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形成的文化基因;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和不朽功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实践证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中的具体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就要有意识地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 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及时概括和科学总结,使之上升为指导新的实践的新的理论、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其合理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和期盼的事,防范和纠正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的事,力求达到人民拥护、赞成、高兴,使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顺应民心民意,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坚强的后盾。
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自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最终要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从“行”的维度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类达成改造客观世界目标的唯一手段。共产党人深知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向来将肯干实干会干作为考察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筚路蓝缕、建设国家,到大刀阔斧、改革开放,再到共谋伟业、民族复兴,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矢志不移、毫不动摇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党的利益之所在、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无不与奋斗结伴、与实干同行。要增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自觉,就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立足实干。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将群众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将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集中精力解决群众之急、之难、之愁、之盼,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攻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不贪虚功,务求实效。还要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既要立足当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未来、完善民生体制机制的长远大计。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只有始终不断增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涵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自觉,才能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才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跟党走”才是赢得未来、赢得主动的最好选择,才能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