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基石所在历来是各地各级申论考试与面试考试的宠儿,从中延伸出来的“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等话题也是经久不衰,为广大考生所称道。然而在文章论证中,由于此类话题丰富的案例素材,部分考生沉溺于案例铺排,执着于广度反而有失深度,造成考官审美疲劳的同时自身也无法脱颖而出。下面华图教育就带大家看一看如何以发散思维看待“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写出真情实感。
首先,“自信”于文化必先认可、尊重于文化
这一层次也是部分考生善于运用的,不过通常只是罗列文化瑰宝,但是“瑰宝”美在何处,贵在何处就避而不谈。例如分论点:“不忘本来、源远流长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若简单论证:“.....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百家争鸣到两汉雄赋,从魏晋风流到宋明理学,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指引我们回应时代的答卷.....”语言流畅也体现一些积累,但是没有看到真正的传统“智慧”,真的认可传统文化在今时今日仍散发光辉吗?深究问题答案并不明朗。若是能加深认知,点出文化真正的亮点,传递出认可、尊重之意,“自信”方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如“不忘本来、源远流长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文化,像大河奔腾,聚集壮阔,从涓涓细流到万里浪涛,滋养时间的厚土。它的源头在“道法自然”,在“仁者爱人”,在“民贵君轻”......天人合一的哲学、温良恭俭的品德、天下大同的理想,架构起中华民族传承的基础。这是精神追求的结晶,是涵养我们文化最肥沃的土壤、最充沛的水源。今日的源头疏浚,重拾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重温古代先贤的智慧,是未来回应时代答卷的动力之源。”点明现代社会公德、普世价值、政治理想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之处,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其次,热爱、学习、实践传统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更进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空喊口号,自信、骄傲于文化,但是没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实践,上述情绪抒发也只是空中楼阁,显得幼稚。不少考生在这个层次停留于表面的学习传承,罗列如开设国学课程,弘扬汉服文化,强调流行作品中的“传统元素”等案例,未能深入思考学习实践的深刻内涵。“立足时代、源于实践的创新,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文化,像擎天之山,瑰奇壮丽,苍茫雄浑,撑起空间的长久。把握世界文化的高地,才能在文明之林中树立文化的坐标。今天,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层出不穷的时代楷模中传承,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是文化的高点所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正是攀登文化高山的阶梯,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在各项事业推动总结中,为文化的高山再添一捧新土。”其实学习实践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正是源源不断的时代楷模。老人丧子后洗碗十年为儿还债,不正是诚信的生动实践?周总理诞辰未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又一次铭刻于青史丰碑......学习实践、传承创新,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老百姓,分析之时,要深入精髓,传承不变的精神品德。
最后,文化的运用、弘扬更是一代代“文化自信”传承者的使命
文化自信是中华复兴于世界的思想准备,自信于自身文化,接下来就要登高望远,在世界的舞台上弘扬。敢于走出去交流,才是真正的自信体现。不仅可以扩展到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可延伸到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探索。比如:疫情之下的中国模式、非洲发展的中国方案、REPC中的中国智慧等,等待挖掘。还可以像“不拒众流、扬帆出海的交流,是文化自信的前行方向。文化,像浩荡大海。百川汇流,包容无尽,勾连世界,激荡整个星球。文化交流于汉朝而起,丝绸之路横贯东西,文化之海涌动着天马、宝石与班超的戎笔;至唐时而盛,巨唐之名响彻古今,文化之海涌动着胡璇舞、葡萄酒与李白的豪气;到明时再起,日月之光七下西洋,文化之海涌动着宝犀、珊瑚与郑和的传奇。文化交流兴盛与否,正与国势起伏相关。今日进入地球村时代,世界看似“变小”实则更为广阔。秉持文化自信,积极交流创新,民族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这样在案例中点出交流的重要。
“文化自信”应当是各位考生,新时代青年所必备的素养。写出好文章,答出好印象,不只是机械地堆砌,要时常深入思考各个话题,锻炼自身逻辑思维,多问“为什么、怎么做”,才能写出独到见解、答出真情实感。以此为例,抛砖引玉。
更多遴选备考经验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