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国家发展_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2-11-11 16:34

商鞅在春秋乱世用一腔热血开启了以法治民的先河,当今时代我们更是以建设法制化国家作为发展的最终方向。“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法治建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法治问题的挑战却日渐严峻。地方政府力求“维稳”定性思维、执法人员不顾法度违规操作、法规政策脱离地方实际……法治思维的缺失、执法方式的缺位给人民生活和政府管理埋下了隐患。治疗顽疾还需对症下药,系统推动法治化进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关键所在。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根除基层矛盾、维护政府形象的思想准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当今社会,尤其是广大基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征地拆迁、养老住房、救灾救助……群众的需求众口难调,地方政府却以“维稳”为准绳,脱离群众利益、违背法治初衷,致使民心不服,最终激化矛盾,“小题”最终“大做”,政府公信也因此元气大伤。因此,实行法治依然是化解矛盾诸多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选择。“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树立法治思维、建立法治方式仍需拍马加鞭,从法律层面寻求化解矛盾之道,在法治环境下打牢社会稳定之基。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减少执法意外、提高执法效率的关键所在。执法人员是遏制不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力量,但在与被执法者的矛盾纠葛中也是首当其冲。不按规章操作会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越狱甚至恶意伤害防不胜防,暴力执法、言辞不当,被执法者内心的愤懑和不满被激化,“打人”视频和暴力事件比比皆是。执法工作复杂多样、困难重重,如此“难题”之下对执法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法的本意是守卫秩序、维护稳定,却因为法制意识薄弱、执法方式不当而使得事件的结果南辕北辙。不难想见,在政府尤其是执法部门的具体工作中,法治的维度是保证执法效果、实现工作效率的前提基础。实现执法工作之目标,还需引以法制的力量;重现执法工作之利刃,还需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打磨。

《三国》有言:“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讲的是治理国家,奉行法治是重中之重。建设法制化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上至国家,下至个人,还需学习法治、恪守法治、践行法治,系统推进,力求长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化进程,为国家全面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更多推荐

在乐东疫情防控动员会上的讲话_遴选笔试备考

2022-09-19 00:36

【海南遴选政策理论】海口市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2021-03-07 13:07

【海南遴选政策理论】海口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解读

2021-03-06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