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让隐形腐败新型腐败无所遁形_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2-11-06 12:21

在行贿人无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出借资金给行贿人并收受利息;行贿受贿双方事先约定以借贷收息的方式掩盖行贿受贿的真相;除本人进行借贷收息受贿外,还通过特定关系人实施不法行为……近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8起党员干部借贷收息受贿典型案例,通报案例呈现出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特点。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全面巩固的背景下,这个道理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但还是有极少数人,自认为行贿受贿的“手法高超”,可以“滴水不漏”“瞒天过海”,或者自我膨胀,觉得任何问题暴露出来都可以“只手遮天”“随手摆平”,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在各类警示教育片中看到的一个个反面教材。

不妨简单梳理一下一些新型腐败都穿上了哪些“马甲”:有的为掩人耳目,替人办事后不急于寻求“回报”,而是“过一阵再兑现”“有需要再回报”或者“平时不收钱,节日来上供”,玩“期权腐败”的把戏;有的为掩饰违纪违法行为,安排各类下属、亲属、朋友充当“白手套”“台前木偶”,自己躲在幕后操纵获利;有的打着“借贷”“投资”“委托理财”的幌子,通过“干股”“影子公司”“影子股东”大肆敛财……无论腐败手段如何隐蔽、外衣如何精致华丽、面纱如何以假乱真,都改变不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实质,总会留下痕迹、露出破绽,难逃被党纪国法严惩的命运。

东汉太守杨震暮夜却金的典故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明代李汰也有类似的故事。李汰在福建担任乡试主考官时,有考生趁夜深人静带着黄金上门行贿,请求他多多照顾,许诺以后必有厚报,李汰愤然拒绝,并以“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等诗句表明心迹。如今,拒腐防变的制度之网越织越密,各类干部管理监督平台不断完善,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凭借更广的覆盖面、更高的精准度不断压缩腐败的空间,让违法乱纪者无法藏身、无所遁形。党员干部一定要明白,“月黑风高无人见”不过是自欺欺人,“富贵险中求”“法不责众”只是自我麻痹,唯有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

反腐败是场攻坚战、持久战,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层出不穷的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对相关部门增强学习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升级斗争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考验。路虽远,行则必至。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终能向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的目标不断迈进。

让隐形腐败新型腐败无所遁形

更多推荐

【遴选热文】发挥小城镇发展对农村养老建设的基础作用

2024-07-22 16:00

【遴选热文】调研问卷须留言莫“留白”

2024-07-16 13:46

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2023-01-26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