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有加有减,当加当减_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2-10-03 20:51

“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公共事务管理上我们要善于做加法、也要善于做减法。当加则加、当减则减、加减得当,是管理艺术、技巧的体现;也是管理者智慧与眼光、视野与格局的集中反映。理清加减的辩证关系,巧妙娴熟的运用加和减是公共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方面,在公共管理上政府要敢于加、善于加。政府该管的事、该做的事一点也不能少,更不能减。做加法是政府的责任、是担当的集中体现。大到国防外交、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到居民日常生活、油盐柴米等都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方面。每一件事情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体现政府的职责。这些都是公共管理中“加法”最直接的体现。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敢于减、善于减。有时候一些社会事务有了很系统、很成熟的运行方式、行为规范。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适当的放手,适当的做减法。比如说:企业的注册设立,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有着非常成熟的市场运行规则。这方面层层审批繁琐的流程就该要做减法,这时只有“减”才能让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

往更深层次来看,加和减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要理解这一点要弄清楚手段上的加减和目的上的加减。需要指出的是,上文所说的“加”与“减”主要是手段、是方法。其作用的目的或结果也有加和减之别。方法上加减得当,运用娴熟的“减”也会促成结果上的“加”;方法上加减不当,乱加乱减往往“加”也会造成结果上的“减”。举个例子来说: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公共管理方法上就是管的太多,乱做加法。以至于每户居民家里种多少菜都要管,使得整个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完全丧失,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停滞,甚至倒退。而反观改革以至今日,政府所管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当前,更加强调简政放权。虽然在管理手段上减了很多,但是在经济总量、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上却在飞速的“加”。对比二者,其原因就是前者加了不该加的,后者减了该减的。综合手段和结果来看。加也有可能是减,减也有可能是加。

那么何时当加,何时当减,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呢?没有!这需要政府与决策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宽阔的视野,因时、因事、因势做出准确的判定。古今中外这些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汉初,始汉高祖以致于惠文景四代都奉行无为而治。其实质就是对于社会管理上的减法。在时势上,战乱五百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在此背景下政府要减少对于社会的控制,让百姓有充足的机会与时间自我修复。在彼之时空下就是要减,当时的统治者正式看到了这一时势,才有了后来的两汉兴旺,成就中华盛世的典型代表。

势至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工具。人类一切的生存与发展必然与网络紧密相连,这亦是大势。在这方面该加什么、如何加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

更多推荐

为乡村振兴提供本土人才保障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2023-09-02 09:53

【上海遴选政策理论】上海城镇集体资产监管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2021-04-06 10:26

【上海遴选考情分析】上海遴选面试测查要素和考察特点分析

2021-01-22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