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惠民政策,让群众有“得”更有“感”_遴选笔试备考

华图教育 2022-10-01 20:31

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中心、推行低保政策、养老金上涨、油电气降价、增值税减少……如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包”,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似乎触手可及。但是,很多政策虽能让群众“获得”,但却难以让群众“有感”。这就需要政策首先应“抓得准”,在制定时贴合民生实际,不与既定政策相冲突;还需要政策“做的实”,既要严格执行、照章办事、坚守原则,又要民主集中、灵活变通、柔性人性。

惠民政策之所以要有“得”更有“感”,是因为部分惠民政策制定时不切实际,违反既定政策;执行时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这自然会抵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群众很难心怀感激,反而怨声载道。

想让群众有获得感,就要科学制定政策。一方面政策要符合客观实际、百姓需求;另一方面,政策之间要协调配合,避免相互冲突。比如,之前某地为实现“低碳生活”,强制要求市民拉闸限电,以保证政府承诺的指标,结果美好的环保初衷却降低了百姓生活质量。再如,某市一个招商引资的项目顺利完工,最后却发现违反了文物保护等相关政策,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所以,只有科学规划政策、合理制定政策,才能让政策落地生根,让百姓真正得实惠。

要让群众有获得感,还要认真落实政策,严格执行、按章办事,杜绝走样变形。政策执行在现实中常有诸多变化:有的选择性执行,对政策挑肥拣瘦,对自己有利的多执行,对自己不利的束之高阁;有的添加式执行,添加一些原来政策没有的东西,往往是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甚至小集团的利益;有的走过场式执行,搞形式主义,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这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都使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需要我们特别警惕。

当然,坚持原则的同时要讲究方式灵活、主体多元。既要创新执行的办法,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又要发动群众,共商共治。严格落实政策,不等于机械、僵化、死板,而应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当前,基层有不少治理的新模式值得借鉴:从动员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到利用新技术的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比如“天眼”行动,再到走红网络的“朝阳群众”、 “海淀网友”等群众监督力量……都为我们提供了政策落实的方法,也实践了共享共治的理念。

无论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落实都关乎百姓的“得”与“感”。我们希冀,未来的惠民政策不仅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更能原则与灵活并重,政府与百姓同行,真正画好社会治理和改善民生的同心圆!

更多推荐

2024内蒙古公务员遴选考试考试题型有哪些?主要考察什么?

2024-01-29 16:52

2024内蒙古遴选考试考哪些内容,主要测评要素有哪些?

2024-01-29 16:41

【内蒙古遴选政策理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见解读

2021-03-15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