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_中央遴选政策理论

华图教育 2022-09-22 19:06

一、华图遴选背景材料

首次以国家名义亮相服贸会的布隆迪,在展区推出咖啡、茶叶、传统手工雕刻等极具非洲特色的产品,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驻足;《山海经》手办、圆明园拾光买卖街、“塞尚·四季”、“盗梦空间”等一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以先进科技打开文化交流交融新空间;“北京艺术博物馆拼布手工互动体验”“古陶拾珍特色文化体验”等活动,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近日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为各国加强文明交流、开展人文合作搭建平台,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生动写照。

二、华图遴选考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的基本规律,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论断,倡导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此,你怎么看?

三、华图遴选参考解析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基于不同历史、国情、习俗等因素孕育出不同文明,各有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我们理应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那些鼓噪“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的声音,那些试图搞“小圈子”、组建“价值观同盟”、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的做法,注定不得人心。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才能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文明长河共同汇聚,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推进一种或少数文明的单方主张,也不是谋求在世界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更不是一种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文明,而是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正如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正如推动共赢合作,“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独行快,众行远”;正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暖等挑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结友爱的箴言、文明交流交往的行动,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深了共识、增强了合力。面向未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互学互鉴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必将成为现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更多推荐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公务员遴选文章写作80+必备四大类金句汇总

2024-02-29 14:57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