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笔试备考】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华图教育 2022-04-20 18:51

“四十载惊涛拍案,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巨轮劈风斩浪将近四十年,取得巨大发展。然而,却也面临着水域开阔而暗流涌动、大河奔腾而泥沙俱下的现状:新兴产业发展缺乏后续动力,传统产业转型缺乏创新活力,城市规划人文不足,乡村振兴处于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足。在“人才”上下足功夫,不仅是时代趋势,更是现实之需。因此,必须平衡人才建设的“流”与“留”,从而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激发人才“流”的活力,走好人才强国之路。从《周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到《吕氏春秋》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再到朱熹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的重要性古来有之,万物唯有恒久不变的“流动”,方能“永葆生机”,人才亦如是。如今,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要素的流动性提高,人们选择的多样性增强,当此危机并存的重要时刻,人才“流动”创造新价值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无论是人才从国外流向国内的“国际环流”,带来国际新知,促进中外交流,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还是人才由城镇流向乡村的“情怀源流”,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与幸福,有益于城乡可持续发展;亦或是“北上广深”流向二线城市的“务实回流”,毕业生打拼者回乡就业创业谋发展,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以上种种皆是人才之“流”激扬社会动力的鲜明体现。唯有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激活人才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充分涌流,人民才能幸福,国家才能富强。

厚植人才“留”的土壤,走好人才强国之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自古以来,人才的去留无不遵循着这一古训,换言之,要“引凤”必先“筑巢”。然而,不管是城市建设者还是企业管理者,皆有不谙其道者:以高新补贴为噱头的“人才引进”计划,却无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打造健全的培养机制,却将工资分配和员工关怀弃之如履,于是面临着“不缺钱只缺人”的尴尬局面,不仅无法促进项目的展开,甚至危害到企业的存活,产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建设。因此,亟待建立高效管用、活力迸发的用人机制,营造宜居宜业、拴心留人的用才环境,做到引进与培养使用并重。政府应该出台优惠补贴政策,打造创新高地,使其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人才“磁场效应”。再者,企业应健全工资和晋升机制,展示人文关怀,做到“选贤用能”,“用人不疑”,增强人才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握好人才“流”与“留”的天平,方能打造人才强国。人才的“流动”与“留下”正如天平的两端,唯有把握好二者的平衡,方能真正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用。对于国家、企业,任何一个集体而言,若只是“流”,而没有“留”,则无异于“赔了夫人又折兵”,一味付出,却无法真正享受人才所蕴含的价值。对于人才自身而言,若没有掌握好二者平衡,也难以拓宽人生的广度,频繁跳槽,无法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便难以领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一味“求新求变”,摒弃“驻足坚守”,便无法得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收获。因此,既要“流”起来,也要“留”下来,二者并重,方能欣赏人生真景致;双管齐下,方能绘就人才强国最大同心圆。

“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对城市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唯有从人才的“流”与“留”上下功夫,方能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人才强国”行稳致远,让“因事用人”蔚然成风,让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更多推荐

牢记嘱托闯新路 踔厉奋发向未来,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中彰显七星担当_遴选笔试备考

2022-12-31 20:53

【遴选笔试备考】提升公民素养 塑造大国形象

2022-06-10 18:10

【广西遴选政策理论】广西《促进全区中药壮瑶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21-01-24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