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备考】2021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华图教育 2021-04-25 18:03

2021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1日在内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内江市人民政府市长:郑 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贯彻“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工作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市经济逐季向好、稳定恢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6.3%、8.9%。

——这一年,我们快速应对、全民动员、科学防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形成并坚持“村子为战、社区为战,划片包干、网格管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24字防控策略,全市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效控制住疫情传播,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确诊病例救治,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坚持“四早”和“四集中”原则,实行“一人一策一方案”精准治疗,全市22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中医防控公众手册》和“扶正克感颗粒”在全省推广。27名援助湖北等地医务工作人员圆满完成任务。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较早实施分区分级防控。科学调配医疗防疫物资,向全球461户医疗企业采购重点医疗物资,推动13户本土企业紧急转产防疫物资,向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有关城市捐赠口罩4.8万只。强化组织调度和市场监测,有力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和重点项目复工开工系列政策措施,深化“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在全省较早实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复市。实施“点对点”“一站式”输出服务,实现返乡农民工全员返岗复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建临时党支部750个,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志愿服务队3045支,5.3万余名党员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全市核酸检测机构从1家增加到25家,核酸日单样检测能力由180份增加到3万余份,医疗救治专用床位达826张,集中隔离房间达5457间,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稳步提升。

——这一年,我们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深入研究谋划,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起步。聚力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四区块”,实施“五项重大行动计划”,高规格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及开发建设指挥部,谋划生成“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平台”事项340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涉及内江事项38项。积极融入成渝双核,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81个。落实川南经济区“六个一体化”要求,编制内自同城化总体方案和发展空间战略规划,公积金贷款、卫生健康、警务司法等八大领域同城化全面深化。强化毗邻地区合作,启动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跨区域重大项目,成渝客专提速成为全国第四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川南城际铁路、成内自宜高铁、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进,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可研报告获批。

——这一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9%,投资增速连续9个月排名全省前列。开展重点项目“一策一专班”帮扶,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73.20亿元、523.57亿元,苏宁易购电商智慧产业园等137个项目开工建设,金鸿曲轴柔性智能化生产线等198个项目加快推进,成宜高速公路威远段等68个项目建成投运。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户,川威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322位、四川百强企业第9位,汇宇制药名列全国医药企业百强,9户企业进入“四川机械工业50强”。实施工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151”计划,完成国家毫米波雷达外场测试,通过“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复审验收,“四新一大”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提高3.7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全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1个、省级绿色园区1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工厂2个。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建成标准厂房47.56万平方米。服务业逐步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3.0%,获评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成功纳入四川省消费中心城市三年培育计划。川南邮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10.8%,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67亿元、增长23.7%。27个重大文旅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17亿元,隆昌“3·27”车间红色工业文化传承区建成投用,威远石板河、资中罗泉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举办2020四川电商年货节、第六届川南电商博览会等展会活动24场次,电商网络交易额连续7年居全省第3位。内投集团、路桥集团入股四川银行成为重要股东,内投集团成功发行3.1亿美元境外债,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022.74亿元、增长12.2%,贷款余额1180.71亿元、增长15.6%。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5.8%。新增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产量达172.2万吨。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出栏生猪225.55万头。隆昌市成功承办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暨高峰论坛,威远县获“无花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资中县入选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市新增“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80个,新增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9个,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3个园区被纳入省星级园区培育名单。

——这一年,我们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释放。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省部署的25项改革试点顺利实施,集体协商企业民主管理“内江模式”在全国推广。做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社区建制和村民小组优化调整全面完成。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自贸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放权赋能,形成包装材料免税循环进出综保园区等制度创新成果21项。开展“一事一次办”“一网通办”改革,启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行“两微一端”、12345“一号办理”、“甜城钉”政企服务平台,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利企。隆昌市被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首批试点。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点对点招商,召开重点产业招商网络推介会,举办知名民营企业和台商内江行等活动,引进万达·内江文旅城、汇宇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30万吨德国海德堡精酿啤酒生产等5亿元以上项目62个,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721.34亿元、增长15.6%。市中区现代物流集聚区获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体封顶。德国“三方共赢”城市联盟体验店、新华“全球购”正式营业。新增外贸备案登记企业31户,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39.7%,增速居全省第1位。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推动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质高效推进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7户,建成省级以上创新服务平台37个,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2项。2个科技项目入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0.3亿元,同比增长77.6%,增速居全省第2位。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均被考评为“优秀”。内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A类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建设“数字内江”,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19个,建成覆盖各县(市、区)中心城区主干道、高铁站、重点商圈的5G基站1066个,推广数字校园、智慧河长、5G华为ICT学院等一批示范应用场景。

——这一年,我们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双百”城市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城市规模有序拓展。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高新区城北片区、东兴区旧城片区等11个控制性详规编制、修编和维护。实施“双百”城市建设项目93个,完成投资53.4亿元,邓家坝片区、谢家河片区、高铁片区、城南新区、白马组团、东兴新城、椑木新城进一步提质扩面,中心城区面积达10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1.9万人。沱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黄荆坝大桥及连接线建成通车,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及高桥互通连接线加快建设,水心坝大桥开工建设。城市面貌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建成玉峰路中桥、银杏街大桥,打通城市断头路7条,新(改)建公厕335座。建成梅岭公园、花萼湿地中北段等公园绿地8个,新增绿地面积47万平方米。强化城市管理服务,治理违法建设453处、9.3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4个。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市中区获评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区,东兴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区,隆昌市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资中县获评首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威远县获评中国西部百强县,内江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江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区。东兴区田家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隆昌市古湖街道古宇村入选全省名村50强。新(改)建农村公路624公里,威远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这一年,我们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有效补齐。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大行动”,落实“十项配套措施”,全面完成15个扶贫专项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71亿元,历年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实现整改清零,顺利通过国省脱贫攻坚普查调查和省级交叉考核,脱贫退出质量全面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完成突出环境问题整改1242项,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完成投资43.19亿元,建成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等子项目100个,成为全省首批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城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消除劣Ⅴ类水质水库108座。开展沱江流域禁捕退捕,834名退捕渔民得到妥善安置。深入开展“五清”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7.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3.5%,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和63.6%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偿还政府债务本息23.34亿元,隐性债务年度目标化解率达100%。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分险基金,全市不良贷款率下降0.52个百分点。建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7个、全国安全社区3个。公共卫生、地震等领域应急响应和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安全形势平稳。抓实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十五件事”,整改火险隐患2381处,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沉着应对1981年以来沱江内江段最大洪峰过境,首次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紧急避险转移群众21.98万人,实现零死亡、零失踪、零重伤。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实事圆满完成。“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全面完成,民生支出187.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7%,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8%,获评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先进市和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发放高龄津贴5300余万元,发放特困老人照料护理补贴1100余万元。实施危旧房棚户区住房改造2406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980户。积极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群众减少医药费用1.11亿元。“9·8”威远5.4级地震和“12·18”资中5.2级地震受损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惠民惠农财政资金“一卡通”管理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8所、义务教育学校23所、高中学校14所,共新增学位4.93万个,入园难、入学难得到有效缓解。内江师院新校区、川南幼专扩建工程等项目推进有序,内江一中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内江职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承办省第七届篆刻艺术作品展,举办“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700余场,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所137个,在内江拍摄的电视剧《月是故乡明》在央视播出。开展“周末快乐体育”等群众体育活动175场次,建成市体育中心,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揭牌投运。居民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开工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内江、法治内江建设,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资中县获评省文明城市。妥善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举办首届退役军人就业双选会,隆昌市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度任务。国家安全、国防教育和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统计调查、气象水文、宗教事务、国资国企、无线电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档案保密、史志、供销社等工作实现新发展。新闻出版、红十字、老龄、慈善等事业开创新局面。

——这一年,我们矢志不渝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批评意见103件,办结政协委员提案220件。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侨联等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坚持依法治市,协助制定《内江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行政复议、应诉、调解和仲裁工作持续加强,深化府院联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7.8%。加快建设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规范管理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0万余条。政务服务综合排名保持全省前三。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会议、文件数量分别下降15.4%、23.6%。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下降20.6%。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依法开展审计工作,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整治工程招投标等领域不正之风,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各位代表,随着2020年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的“十三五”规划20项约束性目标如期实现。总体来看,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5+4+5”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70万吨以上,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全域覆盖。“双百”城市建设目标成功实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1.7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403元增加到2020年的9020元。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821.74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7.4%。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37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8.7%,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域全覆盖,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全国首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城区11条黑臭水体全部改造为生态公园。新(改)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8座,新建城镇污水管网700余公里,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域内三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相比2015年,2020年内江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6.3%、37.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45天。2018年以来,空气质量排名有13个月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位。营造林63.5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8%。改革开放亮点纷呈。230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农村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成效显著。“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开放通道不断完善,公路网面积密度居全省第1位,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内江海关挂牌运行,自贸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正式揭牌。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360余个,年均到位市外资金500亿元。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拼搏中奋进、在砥砺中前行,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开创的局面值得珍惜!五年的进步和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市委科学谋划、统筹指挥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忘我工作、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420万内江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参与内江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便利程度还有差距,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把五年发展规划和十五年远景目标一起谋划,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突出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未雨绸缪、把握主动。

展望2035年,《纲要(草案)》提出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采取定性描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描绘了经济、科技、法治、文化、生态、开放、民生等方面的远景目标。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民生福祉、文明程度、生态建设、治理效能六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五大类26项主要指标,包括15个预期性指标和11个约束性指标。“十四五”时期,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力争迈上2000亿元台阶;保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5+4+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实现提质升级,迈进“100万至200万人口大城市”行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台阶,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市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治理效能取得新突破,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纲要(草案)》从10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安排。推动各项重大部署落地落实,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五点。

一是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向发力,进一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有效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内江战略位势、发展格局、城市能级。

二是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成渝重要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完善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集约高效、经济惠民、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着力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开放合作,促进与成渝双核和毗邻地区在制度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配套,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打造成渝改革开放新高地。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四是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设公园城市、韧性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人口和经济综合承载能力,建设成渝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是统筹推进发展治理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坚持治理与发展相结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治理中的难点,以治理之效破解发展之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挑战、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筑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安全屏障。

各位代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江迎来难得历史机遇。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十四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三、2021年工作安排建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决策部署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的工作思路,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深化年”,深化“5+4+5”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内江,开启内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6.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9.0%;完成省下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着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以建设五个“30分钟内江”为目标,完善物流大通道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成渝重要交通枢纽。建成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内自快速通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做好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改造、G348荣昌至隆昌段、内江至南溪高速公路、资中至乐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资阳经内江至荣昌公路纳入普通省道路网规划。建成川南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成内自宜高铁,开工建设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内江火车南站改扩建等工程,扎实做好绵遂内铁路和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推动雅自内渝城际铁路自渝段规划研究。启动内江机场前期工作。确保完成综合交通领域投资40.6亿元。

着力推进毗邻地区合作。突出支撑引领,共推重大项目、共建重大平台、共抓重大改革、共谋重大政策,协同推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突破。加快建设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着力培育川渝合作荣昌·隆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建“中国西部陶都”,积极争创省级园区品牌。落实《内自同城化发展规划》,推动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内自合作园区)。

着力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更加主动融入成渝、配套成渝,发展壮大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探索“总部+基地”“研发设计+转化生产”“产业教育+实训基地”等有效产业协作配套模式。协同遂宁、资阳、大足等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质量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共建成渝中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联动集聚食品饮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

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竞相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支持市中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和生态宜居城南新区;支持东兴区建设全省川渝毗邻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全省经济强区、内江全域开放门户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支持隆昌市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现代产业新城、绿色生态新城,培育省级优秀县城;支持资中县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成渝中部经济强县;支持威远县打造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制造强县;支持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打造改革开放高地,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二)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深化年”

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成渝现代制造业配套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工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151”计划,推行“两图两清单”,大力发展“四新一大”产业,力争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开工建设汇宇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共同管业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福伊尔动力高端曲轴生产线、威士凯智能绿色电子元器件生产等项目,建成明泰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等项目。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实施“育苗壮干”攻坚行动,培育重点小微企业100户、“专精特新”和行业小巨人企业7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加大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确保工业投资增长9%。实施“园区特色”攻坚行动,深入开展“亩均论英雄”评价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园区和智慧园区,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新开工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

大力促进投资增长。强化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帮扶等机制,实施31个省级、600余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36亿元、420亿元以上。加大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快建设“两新一重”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00个以上,总投资5000亿元以上。准确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优化新增债券项目储备,全力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用好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存量土地。

大力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服务业恢复振兴,推动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落实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省级商业步行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加快发展电商,实施好苏宁易购电商智慧产业园、新发地成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农联·成渝电商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确保电商网络交易额稳居全省前三位。加快建设新华集团内江国际物流中心、川南冶金建材物流港等项目,确保全市第三方物流业营业额增长7%以上。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新增上市企业3户。实施好高新科创城、新经济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内江文旅城、蓝城“花萼里”文旅小镇、德国海玛啤酒风情小镇等项目,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12345”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推进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成链发展,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0家。加大道地药材种植推广,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支持威远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升“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以上。抓好非洲猪瘟联防联控,加强内江黑猪、内江渔业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保障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稳定,确保完成生猪出栏任务。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以上,开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评定工作,每个县(市、区)建设农产品集中加工区1个以上。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成内江智慧城市及大数据运营中心,建成5G基站600个以上,加快建设成渝数据基地。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北斗信息产业园,打造成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协同区,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超过8亿元。实施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聚焦“连、通、办”问题,打破“信息孤岛”,全力推进“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数字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数字乡村试点。

(三)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着力建设滨水宜居公园城市。高质量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构建“一核三片一带两轴”总体空间开发格局,确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加快推动邓家坝片区整体开发、汉安湖片区建设,协同推进主城区各片区扩容提质。完善城市路网,开工建设迎霞路、花园滩路,有序推进康宁路、白马西站配套工程,建成石羊大道、汉渝大道南延线B段;加快建设水心坝大桥,力争开工建设麻柳坝大桥。完善城市功能,开工建设邓家坝滨江湿地、小青龙河创客等城市公园,实施“百里碧道”建设计划,建成滨水步道20公里,提升现有公园湿地管理水平,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6%;实现内江三水厂向城区供水,加快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内江师院老校区规划建设,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1个,用市场化手段、社会化资金加快城市建成区老旧片区、城乡结合部、闲置工矿区改造,着力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抓好卫生保洁、拆违控违、甜城湖保护管理、铁路沿线环境整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创建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小城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新增高标准农田12万亩。推动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内江供水管道工程建设和一期二步隆昌供水管道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资中县两河口水库主体工程和威远县大石包水库,完成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构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支持隆昌市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支持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美丽内江·宜居乡村”100个。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发展,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延长产业链条,抓好产销对接,增强内生动力。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持续发展和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四)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创新水平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试点,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各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更好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功能。扩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优质高效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国试点工作。加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中欧创新产业园、台商工业园等专业园区招商承载能力,以展为媒、以贸为媒,举办好川渝国企内江行、川南电商博览会等活动,积极参加进博会、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专业化、精准化、个性化招商,高水平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深入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回家工程”,确保引进投资额5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增长15%。创新推进自贸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内江国际物流港、“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等开放平台,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争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力争缔结国际友好城市1个。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内江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力推动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隆昌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和研发机构达55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超过200户。持续优化人才引进办法,大力实施“甜城英才”等招才引智政策,加大力度、拓宽渠道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展“内江智造”行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转化运用,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企业注册、刻章4小时办结”改革,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依法赋予乡镇(街道)办理,实行乡镇(街道)可办及村级代办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掌上化、即时化。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现投资项目全程网办。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精准推送工程,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和“内江民营经济25条”等政策,常态化举办甜商政企座谈会,用好“甜城钉”政企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突出抓好污染防治。实施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切实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大力推进省级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完成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任务,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加强臭氧和PM2.5协同防控,深入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深入开展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用地监督性监测,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大力建设沱江流域(内江)文化生态廊道。深入实施沱江流域十年禁渔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和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实施沱江左岸老沱桥至小青龙河段综合整治工程。推行“林长制”,实施人工造林行动,森林覆盖率达33%。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统筹管制和协调管控,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三条红线”。实施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和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全面实行垃圾分类,积极倡导“光盘行动”。

(六)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建设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和公共实验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加快建设“健康内江”。

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积极偿还政府债务,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降低不良贷款率,维护良好金融生态。抓好“僵尸企业”处置,完成“空壳公司”处理,清理释放低效无效资产,防范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继续开展房地产行业整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民爆物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守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完善信息共享和灾害联防机制,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高质量完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任务,开工建设内江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基地,提升地质灾害、洪涝干旱、地震等灾害防御能力。

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统筹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等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多网合一”和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工作。加强“伞状+警务网格”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提升平安内江建设水平。

(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抓实基本民生保障。扎实推进“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稳就业18条措施,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服务,启动建设“甜城·成渝综合实训基地”,新增城镇就业3.56万人以上。建立医保个人账户跨统筹区家庭成员共济机制,健全门诊和住院救助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提高“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开展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实施养老服务“八大工程”,落实22条具体措施。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8万个以上,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建成投用内江师院新校区,加快建设内江一中扩建工程,推进内江职院后期建设,做好内江二中城南新校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抓好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市中医医院内科大楼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开工建设市大剧院、市档案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巩固提升双拥成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积极申办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加快建设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蓬勃力量。

坚定不移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配合做好《内江市物业管理条例》《内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加强政府规章制定工作。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红十字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接受监察监督,支持司法监督,重视舆论监督。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八五”普法。提升政务公开水平,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确保行政应诉败诉案件数量和败诉率“双下降”。

切实增强抓落实能力。勤勉履职、苦干实干、提高效率,增强干部队伍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支持奋斗者、激励创新者、保护担当者、宣扬奉献者,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着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督查检查考核实效,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非必要非刚性支出。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全面推行基层“小微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坚决惩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扎实开展廉洁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团结拼搏,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内江,开启内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更多推荐

【遴选笔试热点】银发经济浪潮下,公务员遴选考试的新视角与策略

2024-07-29 16:44

2024四川省省直机关遴选和选调174名公务员各单位招录情况

2024-02-28 10:52

【遴选考试面试热点】网络心理咨询要遍地开花,也要硕果累累

2021-08-25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