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习总书记强调,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勇敢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传播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激发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宣布,全国共有36,000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保护、管理、使用革命文化财产,发挥革命文化财产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激发干部大众的精神力量。
二、【解读分析】
保存革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的见证。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革命历史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国务院出台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政策,财政部门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了专项资金保障,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制度完善到财政支持,从多部门协作到多地区协作,形成了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一大批革命文物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对革命文物的管理,可以在保护中实现传承。为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管理应该跟上发展的步伐。国家文物局在中央编办的批复中设立革命文物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部门纷纷成立革命文物处,从机构到人员,从管理意识到保护力量,进一步夯实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工作。一个热心于革命文物保护的人士说:“文物必须经过精心整理后,才能对外公布,以教育后人”。做好对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修复、陈列、研究等一系列保护管理工作,才能“有家之家”,红色基因才能代代相传。
充分利用革命文物,可以激活发展的正能量。这是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带有“真理之味”;这是一部《可爱的中国》手稿,写着初心使命,“每一次阅读都受到启迪、教育、鼓舞”;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京香山图,见证新中国的建树,勉励我们“清醒地以‘赶超’的姿态回答新时代的问题”……革命文物“会说话”,感染人,教育人,体现了党在百年历程中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这种精神力量还可以帮助经济和社会发展。位于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故事,探索出“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古色瑶乡”的发展道路,让全面小康的活力更足,魅力更大。赤子之心不变,百年奋斗不息,从革命文物中汲取营养,在新的征程上积聚信心和斗志,党团结14亿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也将继续乘势而上,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