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统筹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的财税政策

华图教育 2021-03-31 09:38

一、【背景材料】

统计表明,5年来,我国累计减税降费7.6万亿元,鼓励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超2.5万亿元,宏观税负逐年下降,出口退税累计超7万亿元。特别是去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2.6万亿元,助推各类企业渡过难关,更有效地培育和壮大了发展新动能。在这份减税成绩单中,全面解读财税政策“密码”,有助于我们了解宏观调控的经验,增强信心,凝聚合力,更好地做好今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

二、【解读分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中国的谚语。面临新冠型肺炎疫情的冲击,作为宏观调控重要一翼的财税政策,勇担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重任,及时为广大企业“输血”,释放红利,减免房租、水电等费用,发放补贴,保住企业,稳定岗位。不仅如此,国家还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式,推动相关行业加速脱困;投资抵免等绿色税收政策,有效鼓励节能减排。今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000多万户,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实践证明,统筹运用助企纾困、激发活力的财税政策,不仅使中国经济“留得青山在,青山常在”。

方针必须“对头”,执行也必须“对头”。准确、科学地实施宏观政策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体现。而要想以合理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关键在于不搞“大水漫灌”,创新“直达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下沉力度,把政策“分流”到最小程度,使市场主体能够迅速直接受益。过去一年里,中央财政共为市场主体减免社保费用1.7万亿元,设立了直通机制,为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推动了资金流通、循环流通、政令流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获得感,避免了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造成的“跑冒滴漏”“后遗症”等过多成本。

健全工作机制和措施,明确基层保障基层运行的范围,确保基层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工资待遇,保障运行不出问题。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召开的财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有序地推进各项财税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好调控措施,优化和落实好减税政策,与亿万市场主体共同努力。一是仍然要坚持紧日子,不能乱花钱,必须压减到位,把钱用在惠企利民上;

要进一步巩固基本经济制度,重点是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要抓住“减”和“增”、“降”和“升”的关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降税、降费都是手段,目的就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力。因此,在确保各类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的基础上,更要增强企业活力,培养更多积极创造,促进提质增效,创新引领。如何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优化政府税源税基,关系到“放水养鱼”的成败,亟需进行跨阶段的设计和因地制宜的安排。

更多推荐

【遴选面试技巧】低分进面就一定是炮灰吗?

2024-03-27 15:48

【遴选素材积累】遴选大作文开头和结尾万能模板

2024-02-28 15:58

【体制杂谈】体制内哪些岗位升得快?

2023-12-22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