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以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华图教育 2021-03-27 12:04

一、【背景材料】

习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结构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加强调自主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以科学技术自立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持。加快科学技术的自立,有助于建立更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二、【解读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到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科技投入强度偏低,许多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卡脖子”现象突出;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国家创新系统整体效能有待提高,创新人才培养与储备工作亟待加强。面临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发挥举国体制的创新优势,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充分发挥政府领导和保障作用。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者,要坚持战略需求导向,明确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问题,努力建设面向未来的发展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商界、科技界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资源整合,加强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创新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加速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建立新型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在若干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战略科技项目。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结合,增强创新的底蕴与动力。着眼于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趋势,夯实基础,储备后劲,实施基础研究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先导性成果的重大突破。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科学研究型人才、高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为重点,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就一批国家急需、规模庞大、水平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推进创新攻关,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开门红”制度机制。建立机制和文化,促进自由探索和重大科学发现,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的创新潜力。

要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一个国家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企业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高技术研究,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高速列车、特高压输变电和大型飞机制造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就必须着力培育一批国有创新型领军企业,使之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推动龙头企业承担或与其他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参与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融合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技术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创业,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孵化体系,培育大批“隐形冠军”。

我们将在开放和合作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需要积极规划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一是广泛吸引全球创新人才到我国来工作创业,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为海外来我国工作创业的创新人才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二是进一步鼓励科技工作者走上国际科技舞台,积极参与重要国际科技组织的工作,支持在国内成立国际科技组织,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此同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与合作格局,拓宽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的交流渠道,探索建立面向世界的科研基金。我们将积极参加和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气候变化、空间、健康、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增强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推动建立有利于世界创新发展的科技共同体。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遴选大作文黄金框架及高分模版

2024-04-01 16:41

遴选考试半年时间备考如何快速上岸?

2024-02-26 14:37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021-04-23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