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备考】用好家风擦亮”心灵窗口”

华图教育 2021-03-10 12:5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所,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庭是培育后代的”苗圃”,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风是浇灌后代成长的阳光雨露,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家风在目视、耳闻、口传中形成,对家庭成员的习惯养成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良好的家风虽无形无声,其教育却有实有力。党员干部当在好家风的熏陶下立德、修身、养心,擦亮”心灵窗口”,做到心地向善、言行居正、品性质朴。

心纯见真,用好家风擦亮”利人之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是做人之本、处世之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利人之心”就是为民本心,就是要心底无私、拳拳为民,永葆一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善良之心,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以乐业敬业和点滴奉献为火烛,发出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涌动诚挚而不灼人的暖流,始终对人民群众怀有感恩之情和负责之心,传递真心真意与四季温暖,成为为人民遮风挡雨避日的”广厦千万间”。党员干部当心纯见真,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计回报和得失,让心中”沃野”坦坦荡荡,贴近群众、感染群众,碧空阳光洗涤阴霾,遍野芳草吐露美好。

能拘小节,用好家风擦亮”规矩之心”。国有国法不可犯,家有家规不能违,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轨道,良好家风的形成离不开行为的约束。从”百善孝为先”到”斧斤以时入山林”,家训、家规代代相传,经时代风雨和世事沉浮而德泽愈润,为后代立的是规矩,守的是德行,计的是深远,具有”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之效。良好的家风是”标尺”“量尺”“戒尺”,标的是为人行事的方向,量的是合规守矩的言行,戒的是逾矩不恭的顽劣品性,抓的是”小节”,成的却是”大器”。党员干部传承好家风,就是要在家训的浸润中汲取智慧养分,重细枝末节,拘小事小节,在工作和生活中守好规矩、端正言行,让”守规矩”的意识成为坚不可摧的堤坝,不被外界诱惑的”潮涌”冲垮。

崇尚简朴,用好家风擦亮”节俭之心”。古有训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粥饭、物力中凝结着辛勤的劳动与汗水,无论是”手中餐”还是”身上衣”,都是劳动成果,皆不可铺张浪费或任意糟蹋。历史有训,兴在勤俭,亡于奢靡,前车之鉴乃后事之师。勤俭节约是好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宝贵品质,在持之以恒的涵养与熏陶中养成。党员干部在家庭生活中,当以节约为荣,以朴实为美,成为质朴和牢固的”小小螺丝钉”,党性永不生锈、褪色,让节俭气质成为人生底色,抵制浪费奢靡的风气,保持精神世界不受物欲侵蚀,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好风尚。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好家风擦亮党员干部的”心灵窗口”,以”知敬畏、守德行”挺起刚强的党性,树起鲜明的精神旗帜。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好家风,用好家风擦亮”利人之心”“规矩之心”“节俭之心”,让好家风的绵延细流润泽心田,汇流为宽广的心胸与崇高的境界。

更多推荐

2024河南遴选考试该如何备考?笔试备考全攻略

2024-01-15 15:52

完善社会保障,增进民生福祉_遴选笔试备考

2023-12-14 19:48

【遴选笔试备考】基层干部有底气,人民群众有福气

2022-01-24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