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面试热点】教育公平 别让“回流儿童”掉队

华图教育 2021-02-28 10:20

一、【背景材料】

今年15岁的小美目前在户籍所在的县城某私立中学读书。直到2016年9月,她都和父母一起在某市某区的一家私立小学读书。之后,由于父母没有当地户口和社会保障,小美无法享受当地教育资源,只好回家乡读书。父母也继续留在某市工作,给了小美生活费和学费。出乎意料的是,一向成绩优异的小美回到老家上学后,考试却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平日活泼开朗的她也变得沉默寡言了。和小美一样,有过至少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学习,却因种种原因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孩子,被称为回流孩子。近年来,受特大城市疏解人口政策、农民工返乡潮和部分地区异地中高考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回流儿童群体。

二、【模拟试题】

近年来,受特大城市疏解人口政策、农民工返乡潮和部分地区异地中高考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回流儿童群体。“回流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跟随父母至少一次在城市生活或学习,但又因各种原因返回家乡的儿童。相对于留守儿童、普通流动儿童,回流儿童群体的特点更加复杂,面临的学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普遍问题。在这方面,请谈谈你的观点。

三、【答案解析】

第一,概述各种现象和观点。城镇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子女的辛勤付出,而回流儿童问题,归根结底是权利保障问题,农民工子女是否享有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第二,结合实际分析“回流儿童”的影响。1.生活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因为许多回流儿童很少或基本没有在家乡生活的经验,他们面临着生活方式、作息、饮食习惯的变化,许多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和饮食的种种不适应,生活上有很大的不便。2.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回流儿童大多是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其外部基础条件和环境环境的变化,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回流”儿童总体上有较高的抑郁风险,而且相对于其他孩子,他们较少受到教师的关注,受到不同程度欺凌的比率较高。这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排斥家乡生活。3.学业受到严重影响。在城市就读与回户籍所在地上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将严重打击回流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三,结合实际对“回流儿童”的成因进行分析。1.政策影响。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差别化落户政策”,要求严格限制对五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落户规模,其中有不少孩子要回家了。2.城市容貌限制。那些在城里找不到工作的回流儿童的父母,或者因为城市的相关政策而失去了原来的就业机会,短期内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很多孩子都要跟着父母回老家读书。除此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由于户籍原因无法上公立学校,或者就读后由于没有学籍无法参加中高考,或者没有达到私立学校的入学门槛,而许多“打工子弟”学校由于办学条件难以达到标准而被迫关闭,最后也只能无奈返回家乡就读。3.农民工的权利得到的保障有限。除了子女入学问题外,许多成年人的医疗保健也难以得到保障,因为医疗保险尚未实现跨省报销,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生病时也不得不回老家,这些深刻反映了农民工无法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保障的问题。

第四,提出回应。一是健全教育户籍制度。改善以“社保缴费年限、在城市居住年限”等分数占入学政策积分的比例,以更少的落户限制、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更完善的配套政策,减轻农民工子女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压力,减少“回流子女”的出现。二是因材施教。在学校方面,除了做好回流儿童和再迁儿童的接收工作外,还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整合有针对性的教材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社会组织在回流前应进行预防干预,不断跟进,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公益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跟踪和支持回流儿童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需要更多地包容和关注他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学业和心理状况,因材施教。三是父母还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当孩子不能留在大城市读书时,有条件的父母可以不再送孩子去农村学校,而是送到县城的学校,这样差距比较小,也许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更多推荐

用好协同的方法论智慧_遴选笔试备考

2022-12-22 23:12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_遴选笔试备考

2022-11-12 20:24

【遴选笔试备考】以人为本,固民主政治之魂

2022-06-06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