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今年15岁的小美目前在户籍所在的县城某私立中学读书。直到2016年9月,她都和父母一起在某市某区的一家私立小学读书。之后,由于父母没有当地户口和社会保障,小美无法享受当地教育资源,只好回家乡读书。父母也继续留在某市工作,给了小美生活费和学费。出乎意料的是,一向成绩优异的小美回到老家上学后,考试却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平日活泼开朗的她也变得沉默寡言了。和小美一样,有过至少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学习,却因种种原因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孩子,被称为回流孩子。近年来,受特大城市疏解人口政策、农民工返乡潮和部分地区异地中高考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回流儿童群体。
二、【模拟试题】
近年来,受特大城市疏解人口政策、农民工返乡潮和部分地区异地中高考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回流儿童群体。“回流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跟随父母至少一次在城市生活或学习,但又因各种原因返回家乡的儿童。相对于留守儿童、普通流动儿童,回流儿童群体的特点更加复杂,面临的学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普遍问题。在这方面,请谈谈你的观点。
三、【答案解析】
第一,概述各种现象和观点。城镇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子女的辛勤付出,而回流儿童问题,归根结底是权利保障问题,农民工子女是否享有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第二,结合实际分析“回流儿童”的影响。1.生活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因为许多回流儿童很少或基本没有在家乡生活的经验,他们面临着生活方式、作息、饮食习惯的变化,许多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和饮食的种种不适应,生活上有很大的不便。2.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回流儿童大多是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其外部基础条件和环境环境的变化,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回流”儿童总体上有较高的抑郁风险,而且相对于其他孩子,他们较少受到教师的关注,受到不同程度欺凌的比率较高。这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排斥家乡生活。3.学业受到严重影响。在城市就读与回户籍所在地上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将严重打击回流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三,结合实际对“回流儿童”的成因进行分析。1.政策影响。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差别化落户政策”,要求严格限制对五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落户规模,其中有不少孩子要回家了。2.城市容貌限制。那些在城里找不到工作的回流儿童的父母,或者因为城市的相关政策而失去了原来的就业机会,短期内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很多孩子都要跟着父母回老家读书。除此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由于户籍原因无法上公立学校,或者就读后由于没有学籍无法参加中高考,或者没有达到私立学校的入学门槛,而许多“打工子弟”学校由于办学条件难以达到标准而被迫关闭,最后也只能无奈返回家乡就读。3.农民工的权利得到的保障有限。除了子女入学问题外,许多成年人的医疗保健也难以得到保障,因为医疗保险尚未实现跨省报销,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生病时也不得不回老家,这些深刻反映了农民工无法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保障的问题。
第四,提出回应。一是健全教育户籍制度。改善以“社保缴费年限、在城市居住年限”等分数占入学政策积分的比例,以更少的落户限制、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更完善的配套政策,减轻农民工子女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压力,减少“回流子女”的出现。二是因材施教。在学校方面,除了做好回流儿童和再迁儿童的接收工作外,还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整合有针对性的教材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社会组织在回流前应进行预防干预,不断跟进,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公益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跟踪和支持回流儿童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需要更多地包容和关注他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学业和心理状况,因材施教。三是父母还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当孩子不能留在大城市读书时,有条件的父母可以不再送孩子去农村学校,而是送到县城的学校,这样差距比较小,也许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