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华图教育 2021-02-05 09:58

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这是中央从发展改革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安排。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模式的基本支撑。只有打破阻碍生产要素市场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制度和制度壁垒,畅通市场流通,疏通政策阻塞点,打通流通动脉,才能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贯穿生产、流通、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解读分析】

十八大以来,市场体系建设一直处于突出地位。行动计划首次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竞争有序、体系完整、治理完善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强调制度的完备性、公平竞争和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性。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充分融合,促进有效市场和更好地整合政府,增强市场建立规章制度的能力,积极连接和影响国际市场规则,全面增强市场规则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高标准”从六个方面来理解。第一,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本体系。这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严格保护产权是激发各种市场主体活力的基本动力。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否定列表制度,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市场规模大优势的前提。公平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这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因素的市场发育不足,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短板。迫切需要推进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区向优质高效区流动的机制。第三,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这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大大降低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的难度和成本,让各类市场主体感到更加强大。第四,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这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升级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不仅是扩大内需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起点,也是中国增强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适应以虚拟市场崛起为代表的市场形态变化,建设智能市场,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第五,高标准的市场开放。这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市场开放的高标准不仅体现在国内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也体现在开放深度的不断扩大。深化市场化改革,深化竞争规则领域的开放合作,推进制度开放。第六,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这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要落实发布权,做好事务管理,维护市场安全稳定,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更多推荐

近三年山东省直机关遴选考题分析VS部分地市遴选考题分析

2024-03-12 17:01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筑牢文化自信,结出文明成果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2-09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