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需要发挥道德的支撑作用

华图教育 2021-01-28 09:21

一、【背景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国家治理效率得到新提高”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家治理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各种因素的整合和相互促进以及同频共振形成的协同作用。道德是提高国家治理效率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不仅为制度提供价值取向,也为制度的实施提供精神保障。

二、【解读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法是将纸面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承担责任。”许多制度旨在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优化布局,构建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事实上,在艰苦的改革和发展中,制度的实施会触及内在的利益格局,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具有克服困难的无畏精神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勇气和意志,制度执行人才能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按照制度要求秉公办事,维护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毫无疑问,制度执行者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制度有效实施的内在动力。

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制度约束对象良好的道德修养。系统由多层次的规则组成,包括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从普遍性来说,遵守法律凸显了制度的执行力。因此,社会成员的普遍守法是法治社会的突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写出来的道德,道德是内在的法律。”从规范要求的层次来看,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如果社会成员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德报怨,讲道理遵守规定,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就会形成普遍守法的局面,制度的执行力就会增强;相反,如果社会成员普遍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追求个人利益至上,道德约束力下降,必然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增加社会执法成本,降低国家治理效率。

在制度的有效实施中,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以身作则非常重要。从本质上说,现代法治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滥用和私人使用公共权力构成对法律的挑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老老实实用权”。道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自古以来,先进道德群体的道德楷模、道德楷模、道德示范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能触动人心,激发演员的道德欲望、道德情感和道德向往。因此,领导干部自觉遵纪守法,既能维护法制的权威,又能为社会其他成员起到表率作用,有利于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快来这里看大作文素材

2024-03-11 15:37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