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破立并举健全高校人才评价体系

华图教育 2021-01-10 14:02

一、【背景材料】

不能单纯用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来评判论文的质量,不能过度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不能把SSCI、CSSCI等论文的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拔、人才项目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打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只评论文”的弊端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能”,这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解读分析】

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什么样的科研定位和学术成果。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坚决取消论文、职称、学历和奖励”,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呼吁“扭转教育评价的不科学取向,坚决克服只看成绩、只看学历、只看文凭、只看论文、只看帽子的顽疾”。针对“唯论文”不正之风,有关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高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确立正确评价取向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正之风的若干措施(试行)》。以此《意见》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是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举措。

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完善,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强,从治理层面规范。《意见》从提高思想认识、确立正确方向、严格底线要求、优化评价方法、加强学风建设、完善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要求各地高校整改“唯论文”问题,开展学风教育和警示活动;从职称评定、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等方面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和退出机制,杜绝“关系稿”和“人情稿”...划一条红线,打一个“组合拳”,显示了改革决心,要打破“只发论文”的不良取向。

摆脱“唯论文”的不良取向,不是排斥论文,而是引导正确理性的论文发表观,使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回归正确方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第一身份是教育者,其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无论是人才评价、职称评价、绩效分配、学校评估、资源配置,教书育人的成效以及由此形成的学术成果,都应该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意见》对优化评估方法进行了精心安排。例如,坚持分类评价,鼓励不同类型大学针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类型、不同教师岗位类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完善综合评价,从思想政治、师德、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方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和构建更加科学、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于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初心、淡泊名利、潜心钻研、铸造精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遴选大作文开头和结尾万能模板

2024-02-28 15:58

中央遴选考试科目有哪些?有哪些题型?

2023-10-04 19:18

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_中央遴选政策理论

2022-11-26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