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一拥而上”搞芯片和大手笔投资的芯片项目烂尾现象,有关官员回应说,已经有“一些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人才的'三无'企业投入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盲目上马项目,低重复建设风险显现,个别项目建设滞后,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建议建立一个“早梳理、早反馈、早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按照“谁支持、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项目追究责任。
二、【解读分析】
一堆人,千军万马搞芯片,是典型的动态化结构。动作性结构的特征及其结局,在于“看他起朱楼,看他进餐,看他落魄,看他落魄……”如果世人多看到这样的历史情景,多有这样的历史记忆,那么,这其实不仅仅是见者与忆者的悲哀。其实,人们对于二次出现的“塌楼”现象,虽如哲人所说,可以冠之为“闹剧”,但为何“闹剧”如此频繁、如此频繁、如此频繁,并不是“闹剧”这个词能够释怀的。
认为“今年我要投资100亿,明年再投资100亿…”式的大手笔就可以把芯片搞出来的想法,只不过是偏执地把钱花在芯片研发上罢了。敲诈的把戏,不管它的主角是国有企业,还是由私人出资的企业,只要是靠一种感情一把把它扑灭,它的行为和动机都是可疑的,而且人们也很可能事先就把它的历史情节给盖上。不过,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国有企业身上,说明其投融资体制有待完善;如果出现在多股东出资的国有企业身上,说明其治理结构存在不小的问题。
这也是同样的。据媒体报道,前不久被媒体报道的武汉千亿级芯片项目陷入烂尾危机,已投入153亿元的一幕,正是千军万马搞芯片大戏的序幕。根据记者调查,仅近1年多来,中国就有6个百亿级芯片项目陷入烂尾状态,分别是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5个省的6个芯片大项目“如今已经人去楼空”,其中个别项目的规划投资规模甚至达到了千亿级……有数据显示,除个别省份外,全国各省准备在芯片项目上的投资规模已经高达数万亿之巨。这堪称是一场疯狂的行动,在已经存在的前车之辙面前,该停手了。
诚然,正如所概括的那样,目前不少地方的芯片项目其实都是“钓鱼工程”和“胡须工程”。这个项目即使没有成功,也可以把失败归结为“高精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