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天变不足畏,居安当思危

华图教育 2020-12-12 17:27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从公元62年的庞贝城震灾到2010年上海特大火灾,两千年的时光让人类从石屋木室到钢筋水泥的摩天大厦,从轿子肩舆到汽车飞机……然而,灾难却从未与我们远离。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告诫我们: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醒,才能更好的应对灾难、保障安全,“天变”也就不足畏了。

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忧患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清醒,从容面对灾难,并积极应对灾难。增强忧患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应切实贯穿于安全保障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居安思危,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安全。

忧患意识,让规划设计更周全,减少灾害隐患。规划布局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能否预见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在规划设计中 有所防范,直接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安全刻度。在 S市大火中,由于城市规划不科学,楼间距过窄,楼层过高,致使火灾发生后,救援工作难以开展,加大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城市管理与规划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在规划与布局过程中,考虑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要在为紧急救援预留空间,加大对工程安全设施的投入,防患未然。

忧患意识,让应急救灾机制更完善,提升救灾能力。在S市大火中,社会公众普遍缺乏自救意识和紧急疏散能力,加大了伤亡;从汶川到芦山,经历灾难的洗礼,看到了救灾方面的更多成长。这其中 政府救援水准提升是一方面,民众自救更从容,更理性,更积极有序也是另一个方面。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在灾难面前,互救应与自救相结合,方能发挥最积极作用。应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公共救援的同时也要提升公民自救意识及能力。在灾难发生后,政府快速启动,民众要快速响应、及时救援,将损失降至最小。

忧患意识,让保险意识更深入,增强灾后保障。S市大火后,很多市民因未保险而使其遭受的损失无法有效弥补,风险未发生时,总是认为灾难离我们很远,认为保险是不必要的,这为我国灾后保障工作敲响一记警钟。须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旦发生巨灾,造成的损失惊人。长存忧患意识,认识到风险随时降临,才能理性认识保险的意义和功用。应借鉴救灾经验丰富的国家的做法,建立灾后保障机制。结合社会与国家财政的力量,综合发挥保险、市场的作用,以保障民众利益,减轻政府负担。

无论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孔子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塞内加的思想一样,都是忧患意识的个性表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未雨绸缪;只有将忧患意识切实落实到现实的生活生产中,合理部署、科学规划,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