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党建引航“三治”融合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华图教育 2020-12-11 09:49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稳则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其治理水平,必须在坚持和完善党的建设基础上,通过还权、赋能、归位,将治理重心下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着力自治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坚持“党建”引航,强化“领治”新功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治理必须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施“堡垒工程”。“一个支部一个堡垒”,坚持强基固本,对农村基层党支部实行“差异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评选,形成基层支部建设“抓两头带中间”双驱动工作机制。实施“熔炉工程”。规范“三会一课”,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实行党内外“双评议”机制,通过对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搭建发挥先锋作用的载体。实施“头雁工程”。实施“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人才回引计划”“后备干部选育计划”,按照产业能手、文化乡贤、能工巧匠等建立乡土人才库,不断健全乡村创业扶持和就业帮扶机制。

二、着力“自治”活力,推进“微治”新模式。“微治”就是打破过去政府大包大揽模式,推动基层民主自治,多元参与的治理路径。聚焦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物小事,构建以现代村规民约体系为核心,村民议事、乡风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完善村规民约体系就是采取村级自查+党委复查+法律审查的方式,全面清理和修改现行村规民约,并以动员会、培训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和培训指导,着力规范群众“道德范围内、法律底线外”的言行。健全村民议事、乡风监督就是聘请“乡贤能人”组建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符合实际的评议组织,对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量化评议。比如: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调动和发挥村民积极性,在诸如戴口罩微小事务、细节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自治共治合力是打赢此次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也是“微治”模式的一次实践。

三、依托“法治”保障,拓展“善治”新思路。加强农村依法治理平台建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俗,实现良法善治。组建农村法律服务“评审团”,结合村级后备干部选育,为每个村培养2-3名法律“明白人”。组织“评审团”参与矛盾化解、举办法治讲座、领办法治创建项目等,为依法治村提供队伍支撑。设立乡村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的阵地,并建立健全纠纷登记、维稳协助、矫正帮扶等制度。将党内外法规作为支部“三会一课”、“农民夜校”的规定课程,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评审团”全程“听证”,将村民守法情况纳入村民“履约”评议,强化村民守法意识。

四、突出“德治”浸润,挖掘“巧治”新办法。“巧治”就是打破过去行政管制的老办法,让乡村文化的教化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文化之所以能够发挥治理作用,是因为在特定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村民具有很深的地方文化认同感,具有一致和稳定的价值观,很多已经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在遵循乡村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治理,最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源于生活的农业文化、手工艺、乡风习俗、特色文化等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乡村熟人社会的教化机制,从最小单元、最小细胞抓起,融入乡村文化浸润,自然而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效果。

新时代的乡村日新月异,乡村治理必须创新思维,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做到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共治,以新功能、新模式、新思路、新办法激发乡村治理新效能,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华春莹——温柔中尽显力量

2024-03-18 17:50

中央遴选考试科目有哪些?有哪些题型?

2023-10-04 19:18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