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认清并把握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首先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找准定位。201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化,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变的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而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在八月二十四日举行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作了更为全面的分析:“十九大以来,我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变的巨大变化。目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加速了这一大变局的转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已进入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在下一阶段,我们将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二、【解读分析】
对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认识与把握,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论。2018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所说的正确历史观,不仅要看当前的国际形势如何,还要用历史的望远镜来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的前进方向。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接连抛出各种谬论,加大对我抹黑、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遇冲击等攻击,看来我国外部环境颇具“黑云压城势”之势。"孔子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尽管当今世界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尽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出现,但扞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与稳定仍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不断出现,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要想人为地切断国家的资金、技术、产品、工业、人员等方面的流动,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历史潮流。
我们所说的“大局观”,不能只看现象,不能只看细节,还要把握实质,把握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争多变的国际社会混乱局面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我们应该从全局来把握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既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惊慌失措,也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惊慌失措,既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惊慌失措,更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惊慌失措,既不能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所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而惊慌失措,更不能因眼前的困难而惊慌失措。
正确的角色观,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还要把自己放进去,在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在世界结构发展中明确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现在世界市场萎缩,我们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发挥国内巨大的市场优势,加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形成,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结构,现在一些国家想在高科技上勒住我们的脖子,我们以科技创新产生了新的发展动能,更加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重要的核心技术,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长,现在经济全球化逆流,单方面主义,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