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多轨并行 振兴乡村

华图教育 2020-12-04 17:1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人的智慧传承千古,为世人展现出乡村的魅力。而如今,乡村成为闭塞、凋零的代名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空心化……诸多问题频现。因而,在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以乡村发展的潜力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乡村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全面小康的实现。

农业管理智能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这突显出其 重要性。其中,农业居首。以往农业的丰收与否,取决于天气,而今,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常年供应,“靠天吃饭”在很多地方成为历史。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乡村旅游成为热点,生态农业成为现实,这一切都归功于科技的进步。温室大棚种植、手机控制、绿色防控……“互联网+农业”让农业管理更加智能,这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以说,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与科技的融合,走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之路。

农村治理科学化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城镇化轰轰烈烈的同时,“城乡一样化”的误区也不断加深。一些地方政府将“城乡一体化”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城乡一样化”,大肆拆除乡村建筑,实行统一化、标准化的建设,导致不少乡村失去特色,乡土气息荡然无存。如若不加制止,那么乡村将会成为历史,乡愁无处安放,文明的根基也将倒塌。正因如此,中央将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的重中之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政策上的支持助推农业的发展繁荣。可以说,乡村的发展有赖于治理的科学有效,政策的保障。

农村社会文明化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一直以来,“脏乱差”成为农村的标签。但作为文明的根基,农村的发展进步不容忽视。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农村的文化基因逐渐活跃;舞龙舞狮、窗花剪纸、戏曲秧歌等传统技艺的传承,让农民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人才引进与培养,“输血”与“造血”并行,让农村的文化发展逐渐有力。如今的农村不再是以往“被嫌弃”的角色,变成“香饽饽”,这无不归功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是这样的政策,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乡村的文明程度也随之不断得到提升。

更多推荐

加强前瞻性思考,赢得美好未来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27 15:45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