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为官不为,何以官为?

华图教育 2020-11-21 11:16

“莫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从政之本,然时下,受大环境影响,有的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甚至滋生“为官不为”的错误思想;有的干部发现受到的糖衣炮弹少了,干事的劲头也就小了;有的干部发现“铁笼子”越来越紧了,担当的精神也少了;诸如此类行为都与执政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其本身就是一种不正之风,贻误事业发展,影响士气民心。

寻根究源,把诊问脉。造成为官不为的原因至少有三:其一是干部思想总开关没有拧紧,有的干部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有的干部认为多干多错,不干不错,造成“不愿为”;其二是自身本身不足,又不及时充电,机遇在前却错失良机,贻误发展,致使“不会为”;其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和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机制,导致“不敢为”。鉴于此,我们既要从思想层面出发,正本清源,又要注重及时充电,塑强自身本领,还要强化制度保障,厚植干事土壤。

把理念转过来,深刻学习领会,破解“不愿为”。唯有思想认知到位,方可措施落实到位。要准确认识铁规频出、禁令不断,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干事,而不是抑制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坚持从认识上澄清谬误,不能怕字当头,干工作拈轻怕重,抓改革畏首畏尾;不能懒字沾身,机遇在前却无所作为;不能混字保身,信奉“不干不错、多干多错”的庸俗哲学。

把书本捧起来,克服本领恐慌,化解“不会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经济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要克服这个恐慌感,唯有在学习上下一番苦功。做到博揽群书,凡是对工作有益的,就积极去学习,包括政治理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等;做到博闻强记,工作中的要点需要时时留意,并将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记在脑中,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博学多才,要努力熟悉各方面的情况,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专才的基础上,尽可能多涉猎一些领域,多掌握一些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

把制度建起来,厚植用人土壤,缓解“不敢为”。“不干事就不会犯错,不犯错考核就能过关”,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干部考核的“刀下留情”,为“为官不为”者留下可乘之机。一方面要推进关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把真想干事、真能干事的干部选出来、用好、管好,把碌碌无为、撞钟度日的干部降下来,做到“能下”“真下”,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形成“优上庸下劣汰”的鲜明用人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完善容错纠错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做到三个“区分开来”,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以鲜明的实效导向为干部作为营造宽松环境。

“为官不为平生耻辱”。注重培养选拔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干部,既是干部工作的主要要求,也是形成鼓励有为、贬责无为鲜明导向的有力举措。各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劲,为勇于作为的干部撑腰,让“为官有为”者受重用、“为官不为”者没市场,使勇担当、敢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更多推荐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2019-2023中央遴选招录情况

2023-10-04 19:27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