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打造蓝领名片驱动工人转型

华图教育 2020-11-17 11:12

俯瞰美国,选择回归实业,提供工人充分的就业岗位,逐渐摆脱虚体经济的沼泽地;远观德国,坚持职业教育,重视以人为主导的生产,终始德国制造之名响彻寰宇;近看日本,对外转移工厂,造成国内制造业大幅萎缩,新一轮产业空洞化危机四伏;环顾国内,人口红利渐减,劳动力成本慢慢上升,倒逼企业实行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对于制造业而言更是如此,关键在于要促进新时期的工人转型。有鉴于此,需要发挥工人的力量,坚持工人路线,打造中国蓝领的新名片。加大职业教育,打造工人一技之长。古人陈继儒曾在《小窗幽记》中说:“是技皆可成名于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是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劳。拥有一项娴熟的技术是一个工人安身立命之本,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底端,工人更多的是通过付体力劳动赚取微薄的工资,整体素质差强人意。故此,政府需开展职业教育,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定期举办工人技术培训,认可培训岗位;发挥财政输血的功能,大力支持职业学校的开办,重点开设实操课程,持续的为工厂输入高水平技工。唯有如此,才能为工人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提升工人的生活质量。

增强社会认可,促进工人时代认同。工人,古称“匠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却用自身勤劳的双手从事工业生产,带领人类开启工业革命的辉煌。工人在新中国历史上也书写了一幕幕篇章,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显伟大的雷锋传人郭明义;苦练技术自学成才,立足本职务实创新的金牌工人许振超……他们的名字不胜枚举,彰显着中国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别样风采。正是有他们这群最可爱的人,才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坚固基石。故此,全社会需要加大工人这一身份的认可度,形成尊重工人、爱戴工人的良好风尚,更要继承勤劳、坚韧、质朴的优良品质。

鼓励蓝领创新,实现工人自身价值。马斯洛夫需求层次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一个工人并不仅仅只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他们有血有肉,有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在工作岗位上,更多的体现为术业有专攻,通过事业成就人生的价值。所以,企业应将创新植入每一个工人的基因,鼓励工人立足本职岗位搞专利研发;打破阻碍创新的岗位、区域、专业限制,建立开放包容的协同创新机制;此外,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给予金钱、股权、房车等多元化的奖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工人更好的享受到自身努力的成果,更好地仰望星空。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工人问题直接关乎着其自身利益,关乎党的工作宗旨和性质。在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的历史机遇期下,需要保障工人基本的生活需要、进一步认可工人的社会地位、实现其人生理想,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人转型,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方能让经济成果让更多的工人分享。

更多推荐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2019-2023中央遴选招录情况

2023-10-04 19:27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