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

华图教育 2020-11-12 18:05

一、【背景材料】

科技是人类抗击疾病的有力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六月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专家和学者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大卫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举国体制新优势。进一步深化科研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

二、【解读分析】

面对新冠肺炎突发的肺炎疫情,中国同时在两条战线上抗击疫情,一条是疫情防控一线,一条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一线。我们全面利用综合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发动了科技突击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确定了SARS-CoV-2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出病毒株,及时推出了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出一批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技术路线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近日,仅用19天就完成了武汉近990万人的核酸集中检测,健康码、红外体温计、医疗辅助机器人、5G远程会诊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追踪、防治、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临床研究、防控工作紧密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国家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正如《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所说:中国的医生和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会是人类的最后一次。"这是我们国家准备的常见方式。"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发展、社会整体稳定的重大风险和挑战。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对国家也很重要。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系统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防范卫生领域的重大风险,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科技支撑。生物安全应作为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战结合、预防与应急结合、科研与治疗防治结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研究的研究体系和能力建设。协调科研各方面,提高系统对抗能力和水平。加强战略规划和前瞻性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报机制,及时有效捕捉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指挥、行动和保障体系,平时编制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能力,加快构建国家核心技术攻关新体系,扬长避短,堵塞漏洞,增强科技创新系统能力。加快人口健康与生物安全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国家重点科研体系。规划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疗卫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也是继承中医精髓、保持中医整体性、创新性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对经典医学书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搭建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和完善中医药审批机制,推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国家中医药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才最佳利用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争成长、展示人才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育人才成长沃土,使人才根系更加发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和呼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坚持思考人民的思想和迫切需求,围绕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必将使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更多推荐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遴选金句】密切联系群众

2024-02-18 10:04

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_中央遴选政策理论

2022-09-15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