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六月二十五日是全国第30个“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严守节约集约用地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二、【解读分析】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实行占补平衡,严格坚持耕地红线,为我们牢牢把握自己手中的饭碗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人均耕地少,耕地整体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面临着数量、质量和生态等多重压力。而且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土地占用需求与补充土地资源不匹配等问题日益显现,无序开发与粗放利用土地资源并存,导致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牢牢把握耕地红线。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是大战略。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耕地的根本途径。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可以“严格控制增量”避免占用耕地,还可以“盘活存量”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还可以通过“市场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统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抑制大范围占地冲动,以较少的土地投资支持优质经济社会发展。严格保持耕地红线是关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利用控制,重点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多占少补、优势互补、占用水田补旱地的现象。既定的耕地红线不得随意突破,划定城市周边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不得随意占用。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要强化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和利益调节机制,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保护耕地的人受益。
人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把宝贵的土地资源保存好,适当利用,节约使用。让我们把“节约集约用地,严格遵守耕地红线”转化为行动意识。人人节约土地,保护耕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