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公众评判请勿先入为主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华图教育 2022-09-22 22:13

一、华图遴选背景材料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一份廉洁主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名单中的一等奖获奖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热议。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9月19日,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回应称,德州作协属于民间组织,是社会团体,其表示该征文活动评选本身“肯定合规”。而该文作者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也表示,“文章内容绝对属实,没想到会获奖”。

二、华图遴选考题

一等奖获奖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此次评选的公正性,是不是因为作者父亲是县长,所以才获得了一等奖?但更多网友认为,这篇作品和电影情节不同,得奖实至名归,不应被嘲讽,也不该被删除。对此你怎么看?

三、华图遴选参考解析

考量一名作者的文学功底,应该是“让作品来说话”,而不是用主观情绪去表达。

此次围绕作协评选《我的县长父亲》为一等奖引发的风波,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质疑作协评选名单的公正、公平性,二是怀疑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低以及作者的真实功底。

公众关注此类征文比赛获奖信息,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多数时候,舆论场上会有一种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观点博弈,一些看起来是对作家文学水平和文学才能的探讨,背后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以及规则的追问。比如,此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我的县长父亲》,由于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某些电影桥段,进而导致公众会误以为是“我的xx父亲”等争议场景的再现。这其中,既夹杂着对于获奖作品含金量的拷问,也是对于获奖过程透明度的引申。

梳理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发现,所谓“我的县长父亲”并非在任县长,而是建国之初当地第一任县长,按这个时间推算,早已离休。在文章中,作者用详尽的笔触和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自己父亲的人生经历,以及父辈年代对于整个家庭和工作的影响。虽然文章多援引父亲的笔记本内容,夹带着主观情感,但从文本表达和散文的文体要求来看,文笔确实足够详尽和动情。现在来看,假设这篇文章更换为其他标题,可能并不会引发如此关注。同理,如果有人去了解或者深读过这位作者的文章,恐怕也不会盲目质疑。

当下,舆论场上出现的一些质疑声、嘲讽声,有些本身就是偏向解读,即看到某个标题就断定这是一篇烂文章,看到某段话就断章取义,认为是粗制滥造,甚至有些带着先入为主的视角,以“资源论”“拼爹论”来质疑他人获奖的动机。当然,对于一份获奖的文学作品和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公众当然有理由和权利质疑其获奖的合理性,但对于文学作品水平高低的评判,向来不应该以作者身份而预设立场。即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解读,但评价的标准,仍应限于文学作品的范畴,而非主观或者情绪化批判。其中的逻辑在于,考量一名作者的文学功底,应该是“让作品来说话”,而不是用主观情绪去表达。

回到文学本身,从《我的县长父亲》获奖一事上来看,如果它满足当初作协规定的征文主题,契合相关要求,且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证明作者获奖是靠实力而不是其他因素,那么公众对它的质疑,就不应该单纯放在对于作者的身份和其父亲的官职上。

《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公众评判请勿先入为主

更多推荐

2024山东省遴选最可能考的十大考点

2024-06-20 17:26

2024山东遴选会考这些题型!

2024-06-17 16:48

最新干货来袭!2024山东遴选公告职位解读简报

2024-06-13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