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 筑牢民生福祉的健康之基

华图教育 2020-12-14 22:49

一、【背景材料】

好生活从健康开始,国家的富强基于健康。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必将对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促进人民健康福祉产生深远影响。

二、【解读分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推进,统筹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开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局面。2019年,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6‰;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提高到60%以上...这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数据和一系列真实的变化,见证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展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健康发展道路的优势和活力。

坚持健康优先战略,切实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健康放在社会生活全过程的首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应突出健康目标,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应重视健康,在财政投入中应保障健康需求,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在服务上应扩大,在质量上应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公平、便捷的卫生服务。

实施健康中国运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15项专项行动,并界定了宣传、预期和约束三类指标。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开展普及健康知识、合理饮食、全民健身、妇幼保健、中小学卫生、职业卫生、老年人健康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完善国家健康促进政策,努力保障全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张和下沉,平衡布局,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和分工。推进国家组织的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引导公立医院提高诊疗水平。支持社会办医疗,发展社区医院,推进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推进远程医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可以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深入总结新冠肺炎防治肺炎的经验教训,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查和应急处理等功能,编织全国公共卫生防护网。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病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防控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能力。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疗预防协调机制,推进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医疗救治、科技支撑和物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加强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推动环境卫生治理向社会卫生综合治理转变,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应从改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促进卫生城镇的建立。在整个社会中,健康文明的习惯,如外出时戴口罩、分类摆放垃圾、保持社交距离、提倡共用公共筷子、网上预约就医等。,将得到普及和坚持,从而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我们国家的基础,全民健康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把这一重大民心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新挑战,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将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卫生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健康的基础。

更多推荐

近三年山东省直机关遴选考题分析VS部分地市遴选考题分析

2024-03-12 17:01

【遴选素材积累】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2023-12-18 17:08

筑牢文化自信,结出文明成果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2-09 20:35